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艺术

    西海美术馆诗意

    2021-11-9 23:56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银沙滩畔,有一处岬角像一条手臂探入海中,一条条饱经风霜的老渔船泊于岸边,泛波无垠,每到退潮时,赶海的大姨戴着彩色的头巾在沙滩上忙碌着……抬望眼,有一座现代、时尚的美术馆反射着天光、海景,如同一座伴着时间而光影变幻的“魔盒”,这就是位于西海艺术湾内的“西海美术馆”,伴着渔舟唱晚,环海而栖。


    故事跨越10年光阴,青岛西海艺术湾创始人孟宪伟委托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法国景观设计师吉尔·克莱芒联合打造,从筹划、设计、建设,直到今年8月开馆,耗时10年,将一处“被遗忘的风景”变成了一座与自然相呼应的、人人可分享的艺术殿堂。

    建筑之美

    西海美术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12个形态各异的展厅由一条“时内时外”的廊道连接,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不仅能满足参展艺术家的展示需求,还能充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最大限度地释放策展人的智慧与艺术家的能量,为公众提供全新的建筑感受和艺术体验。让来到美术馆的人们在建筑中看艺术,在艺术中看建筑。


    漫步其中,只见二号展厅斜向屋顶跳跃式相接,充满音律的动感;三号展厅外方内圆,四角用超白玻璃围合,灵动有序;七号和八号长方形展厅,是轻巧及优雅的空间折叠,“移步异景”的开窗,成为天然的取景框,眺望窗外,如同观赏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形成了人、海洋、建筑与艺术的奇妙互动。

    标志性展厅是位于西侧末端的“立体盒子”五号展厅,234块巨型超级白色玻璃紧密拼合成高22米的立方体,展览空间约10000立方米,被称为“超白玻璃盒子”,内部能自由升降的天花板,可以满足超大型艺术品的展示需求。努维尔被称为“光影诗人”,他如一个魔术师般将光影和几何线条设计得百般灵动,他能将文化、技艺和科技完美融于一体,他的建筑轻盈,以层次丰富的建筑语言传递思想。五号展厅幕墙的玻璃与穿孔铝板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光影效果,包裹了一整个建筑外立面的铝板能反射出不同时段和质感的海边光景,太阳初升时是亮眼的银色,夕阳西下时是淡淡的粉,幕墙的铝板可控制开合,不同的开合角度引入自然光,与室内艺术品产生有趣的互动。


    花园与植被由“法国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操刀,采集当地植被,最大可能保留原生态,让海边的螃蟹能爬上岸,曾栖息的候鸟也会飞回来。

    正如建筑师让·努维尔在《路易斯安那宣言》中提到的“每个建筑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西海美术馆与艺术湾的功能相互交融,自然景观与文化造物相互衬映,美术馆建筑的语言、材质和细节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优雅的气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艺术与生活的生生不息。


    艺术之魅

    西海美术馆开馆首展“超越”非常“重量级”,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览总监为西海美术馆创始人孟宪伟。展览囊括了14位国内外中坚艺术家的作品,绝大多数作品为国内首展,其中还包括艺术家为展览和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

    据介绍,展览中的一部分作品诞生于近两年,为艺术家在疫情期间或受疫情影响有感而发的创作,例如张晓刚和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创作,理查德•迪肯在疫情开始时、封锁之时创作的雕塑;一部分作品从未于中国本土展出过,此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国内观众,如刘小东和吕克•图伊曼斯的绘画,卡斯滕•霍勒的装置,以及比尔•维奥拉的影像作品;还有部分作品根据西海美术馆独特的展览空间就地创作,实现作品与美术馆完美融合,例如隋建国的大型装置作品。


    艺术家夫妻宋冬与尹秀珍为美术馆量身定制的作品将三号展厅打造成立一处梦幻空间。尹秀珍对三号展厅的圆柱形玻璃中庭很感兴趣,她将这个圆柱空间用镜面镀膜透明玻璃以十字划分的方式分为四个相同的空间,形成一个可以转动的盘体,在上面分别摆放四件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与植物有关,也与自然的天气变化有关。这四件装置与在展厅内悬挂在圆柱空间侧面的、可以旋转的半个窗帘一起形成作品《圆缺》。只见赶海大姨戴过的彩色头巾、大众穿过的白色衣服,被缝制拼接成半个窗帘,形成带有人们经历和体温的帏帐。缤纷的色彩经过镜面的反射与折射,半透半露,室内室外互为“风景”,相向而行。

    宋冬更是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个方中有圆的空间,利用曲面镜的反射,将内部空间不断地延伸和变形,将外部的空间纳入镜面的虚像之中形成幻觉。宋冬在空间的四周墙面旁制作四件独立的半船作品,镜面的反射将使之成为虚实兼顾的整船。船体是跷跷板结构,用日常生活的家具物品组成一个可以讨论聊天的空间,是一个可以暂且歇息和思考交流的空间。


    “船”是有着丰富寓意的象征物。青岛是个多岛之城,船是这座城市个性的表达。渔船,烙印在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记忆,传递着千百年一脉相承的生产生活气息。而今,这座国际化的港口城市也通过各种大型邮轮、货轮走向深海,走向世界。但在这些日常化的使用价值之外,艺术家希望船可以成为精神和认识的载体,成为思想碰撞的场所。


    对于首展,范迪安评价说:“他们(参展艺术家们)艺术生涯的共性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以自己洞悉现实的目光对现实作思想性的关切,以独创性的艺术语言超越历史而建构视觉叙事新的经验。”

    策展人张子康认为,“超越”作为一种人类精神,除了超越他者,超越自我的意涵外,本次展览中的“超越”还象征着人们在疫情的启示下,超越社会框架和技术框架,与自然发生碰撞的一种精神。同时,作为开馆之展,“超越”亦希望成为西海美术馆的宣言,在艺术的领域实现一次次自我超越。(青岛画报记者 于丽 贺中 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