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解希民新著《西去的河》上市 全景式“闪回”母亲动荡坎坷人生

    2024-4-4 16:34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作者笔下的母亲,似能带引我们穿越历史,使读者在这种穿越过程,感受中国之农村、农民从前和现在的处处不同,令读者不禁感慨今日之农村、农民的可喜变化。这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故土,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梁晓声

    我常常问自己,

    我的乡愁在哪里?

    那条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小河在哪里?

    那两眼泛着甘甜而清澈的芦泉在哪里?

    那满山的郁郁葱葱的山林野果在哪里?

    一切似乎还在,

    一切又都找不到了。

    内容节选>>>

    母亲等来了春天,却未看到花开。

    2020年4月21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晚7时30分许,我突然接到嫂子的视频连线,说母亲不行了。

    侄媳凤菊立即拨打了120。没过多久,急救中心的大夫来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又马上给在医院工作的内弟玉刚打电话,几分钟后他火速赶到。玉刚在电话中不无遗憾地告诉我“老人确实——不行了”。

    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走了。

    世界上最牵挂我的那个人走了。

    世界上最宽容我的那个人走了。

    世界上最期盼我的那个人走了。

    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尽管此前我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那一刻我还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母亲离我而去,我生命里的一座高山轰然倒塌了。我连夜赶回,成为一名匆匆的夜归人。

    “我过两天就回去”——娘!母亲!我的老妈妈!这一次我没有爽约。最后一班高铁没能赶上,我乘坐的是普通火车。列车上,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表达当时的感受,不哭比哭要更难。往日的记忆像决了堤的洪水,汹涌而来……

    这近500公里的路程显得很长很长,看不到尽头。绿皮火车上的灯光昏暗得让人心慌,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在我眼里都变得模糊不清。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出母亲的音容……

    夜色深深,车窗外一片漆黑,我任由泪珠大颗滚落……还好是黑夜,借着夜幕,我藏起了难以言说的悲伤和痛苦……

    一切似乎早有征兆。母亲在时,二侄儿红磊曾经到照相馆洗了几张五寸照片,并镶了相框。春节过后回京时,我特意带回一张留存。我记得清清楚楚,放在了橱柜的最上层。但过了几天后,却再也找寻不见,任凭我翻箱倒柜。

    我怎么把母亲弄丢了? !母亲是不是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

    假如早一天安排母亲去了医院,假如我早一天回到家中,假如母亲再等上三天、两天,甚至一天……或许母亲还有救。至少,还会给我一些时间,在她走的时候我能牵着她的手,让母亲不会感到孤独和恐惧。母亲肯定在心里呼喊过我,而今,她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上路了……

    一个个假如,让我悔恨万分,甚至痛不欲生。人人都说我是孝子,可最后我没能把母亲送进医院,没能救了她的命……

    想起这些,悲从中来。对于母亲的病情,我一直满怀希望,从未放弃,即便是理性告诉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我在行动上也确实做着各种准备,随时随地做好奔赴老家的准备。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根弦在紧绷着,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

    母亲走了,希望破灭了,绝望真正降临。

    推荐序>>>

    具有认知价值的乡土文学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 梁晓声

    我读解希民同志这部文学作品,深有自我补课之感。我虽下过乡,但却是兵团知青,每月有工资的,不受旱涝影响。并且,连队的人口除了知青,再就是早于知青复转到北大荒的老战士老职工及他们的子女,也同我们一样是有工资的。加上寒带地区津贴,每月实际收入比同样工龄的城市工人要高出10元,在当年是不低的工资。所以,连队面貌虽也如农村,但其他一切方面皆与农民大有区别。故可以这么说,我对中国农民的实际了解十分有限。

    我感谢解希民同志通过他的这部文学作品使我补上了重要一课——这一课的重要性与我的创作并无直接关系,对于我了解早年间中国农村及农民的生活日常和后来的、现在的变化却很重要。

    这部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母亲的,或回忆与母亲有关的事。相比于小说,散文的非虚构性决定了其真实性可靠性。作者的母亲有着较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她曾是童养媳,见证了日军侵华时期的农村苦难,两度“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位坚毅的母亲,一位可敬的母亲。

    作者笔下的母亲,似能带引我们穿越历史,使读者在这种穿越过程,感受中国之农村、农民从前和现在的处处不同,令读者不禁感慨今日之农村、农民的可喜变化。

    这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故土,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我觉得,它不仅是典型的、具有认知价值的乡土文学,而且是乡土文学中具有历史感和知识点的那一种——一部不忘自己是农民之子的城里人的回忆录。

    相关图书>>>

    书名:《西去的河:写给母亲、故乡和远去的岁月》

    作者:解希民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长篇传记文学《西去的河:写给母亲、故乡和远去的岁月》是作家在母亲故去后,缅怀母亲的至情之作,追忆往昔的抒怀之作,也是一部关于母亲、关于女性、关于时代的理性之作。该书以作者的故乡——山东泰安的“母亲河”大汶河为背景,以母亲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宏大场景与点滴瞬间、悲情书写与温情叙事,全景式记录了母亲凝聚时代内涵的传奇人生。从短暂而不幸的童年,到战乱频仍的青年;从贫困交加的中年,到病痛缠身的晚年。岁月的沧桑刻画出母亲弱小又丰满的身影,多舛的人生折射出时代对个人命运的裹挟。在作家炽热的文字里,读者不仅看到一位普通农村女性,如何在时代与命运里坚韧成长,在苦难与磨难中始终向上,更感受到一位母亲在平凡日子里亦柔亦刚的质朴与伟大,在艰难岁月里载沉载浮的坚毅与美好。

    作者介绍>>>

    解希民,山东泰安人,先后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财政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曾从事新闻工作,高级记者,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近年来,先后发表新闻作品、散文、报告文学数百万字,有百余篇作品分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散文作品被中国散文网评为“年度中国最美散文”。代表作有报告文学《汶川重生》《丰宁:告别风沙迎“风宁”》《中国的孩子有多苦》等,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西去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