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环保

    “地球一小时”背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蔚然成风

    2024-3-25 07:31 新华网

    核心提示: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4日电(记者于嘉、赵泽辉)23日20时30分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约200米的高楼、磐石造型博物馆、书籍外形图书馆等主要地标建筑纷纷关闭灯光,人们在静下来的城市里感受地球的呼吸与脉动。

      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在此举办。熄灯活动期间,光绘艺术家王思博带领市民创作光绘作品,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

    20240324cd5b5ec0fb7548b989bab56b75cd9f46_XxjwszC007009_20240324_CBMFN0A001.JPG

      这是3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拍摄的一处街景。新华社发(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当日上午,近百名气候应对和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齐聚鄂尔多斯,探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

      除了鄂尔多斯,中国多地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陕西省西安市对钟楼、鼓楼、长安塔等标志性建筑熄灯一小时;贵州省贵阳市熄灭甲秀楼景区等91处景观灯,倡议市民、社区和企业积极参与活动,关上不必要的照明和耗电产品一小时,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多年来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取得明显成效。

      走进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远处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地为园区部分企业供应绿电。该产业园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打造,2022年4月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远景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总经理俞乐说,产业园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体系,力图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协同融合,实现80%的能源通过风电、光伏和储能电站直接供给,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刚表示,零碳产业园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生产环境,也为更多地方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借鉴。

      对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各类博物馆正成为倡导先锋。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常在周末开展低碳环保等主题科普教育活动。近日,孩子们在博物馆科普志愿者指导下完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手工制作,深入了解水循环过程,加强对水资源的关注与保护。

      “带孩子来观看展览、参加活动,我们很受教育。”呼和浩特市民郭雨欣说,生动的展品和活动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现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赤峰市元宝山区,昔日因开采留下的矿山“伤痕”正逐渐愈合。新栽植的树木茁壮成长,废弃矿区经过治理修复,变成郁郁葱葱的林草地。

      近年来,元宝山区累计治理修复矿山2.2万多亩,复绿增绿面积超过1.2万亩。当地还以打造现代化森林城市、公园城市为目标,先后规划建设27个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5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8%。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生活,正在元宝山区变为现实。

      当前,内蒙古在国家支持下,正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耗、节水增效、固废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内蒙古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欧阳丽娜表示,通过实施一系列降碳减排提质增效举措,以及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绿色底色将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