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李克强总理保障妇女权益言论的三重启示
2022-3-13 17:24 中宏网核心提示: 总理的“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对此事十分气愤”的真情流露,彰显出真挚的人性与深刻的共情能力。宛如三月春风,令所有尚未得到解救的被拐卖妇女获得更多希望,也令这段时间持续关注其命运的民众得到不少心灵的慰藉与安抚。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就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回答提问时强调:要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总理的“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对此事十分气愤”的真情流露,彰显出真挚的人性与深刻的共情能力。宛如三月春风,令所有尚未得到解救的被拐卖妇女获得更多希望,也令这段时间持续关注其命运的民众得到不少心灵的慰藉与安抚。这番表述可从三个层面进行观察理解。
首先,是掷地有声的对政府机关执法能力的督促与期待。“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人民政府必须扛在肩上的”“对漠视群众权益的,要坚决追责问责”。众所周知,拐卖妇女这项“古老的罪恶”,有着盘根错节、极其深厚复杂的历史性因素与现实性因素,譬如农耕社会的结构性贫穷、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选择性堕胎、乃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男女性别的严重不均等等。
针对女性首先也作为“人”的主体的基本权利,拐卖妇女首先是一项令人发指的刑事犯罪。如果某些基层干部本着地方保护主义或“帮亲”的宗族遗毒进行包庇隐瞒,这极易使得犯罪链条参与者与利益者们无视民意,组成广泛而严密的“攻守同盟”。
毫无疑问,这不仅使得被害人难以得到真正的解救,反而也令知情者及见义勇为的举报人们得不到任何保护,反而面临威胁或报复。另一方面,正如一些分析报道指出:基层警力由于任务繁多、工作压力较大,而“打拐”事务又尚未列入警务考核体系,这也导致了地方警力或公权力的“懒政”、动力缺失,乃至不作为或无法深入等情况。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亦需相关政府机构及时听取基层警力意见,妥善分配人力资源,或成立垂直型管理的专项“打拐”小组,并将工作成绩列入业务考核重点等。
其次,总理讲话直接强调了对民众人身安全感的重视与保障。譬如:“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保民安和惠民生是不可分割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尽力惠民生、尽力保平安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自江苏“铁链女案件”曝光以来,在海内外华人界所引发的舆论震惊,很大程度正是在于普通民众出于自身潜意识的深度不安。由于家家户户均有女性,人们骤然意识到:自己或自己的女性家人,从岁月静好到铁链拴颈,或许只在于一个瞬间的疏忽、或“只是一记闷棍的距离”。
拐卖妇女这一系统性刑事犯罪,凸显现行法律存在不少疏忽与漏洞,迫切需要以立法修法等手段加以改善。譬如不能将“拐卖妇女”与“买卖婚姻”等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应切实提高“拐卖妇女”罪行的量刑程度等等。在法学领域,目前已有众多法学家们呼吁提高相应刑罚、并实行数罪并罚等措施;多位代表及委员也就相关问题在两会期间提交议案。
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3月10日、11日相继进行积极回复之外,公安部近期也提出成立专项行动作为“严打”手段。面对“拐卖妇女”如此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综杂交错,由公安部牵头同时进行的“雷厉风行”行为,显然值得一定期待。譬如最近陕西榆林针对“铁笼女”的举报,就向社会迅速进行了公开通告,这无疑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但后续进展及处理结果究竟如何,一是仍然需要民众持续观察,进行舆论监督,二是需要法学界人士的深入关注与专业性指导。
第三,总理主动提到“最近,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对此事十分气愤。”这既是人性的流露,也表现出对民众舆论的了解与把握,以及中央政府乃至全民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共识。对于被拐卖妇女而言,其大部分遭受到令人发指的人身伤害,并几乎长期处于暴力威胁及环境孤立的情况之中。这不仅给受害者主体带来极大的精神虐待及心理创伤,甚至也有可能因为长期的恐惧心理,其对犯罪现象或被迫害事实保持缄默、不敢公开指认;也或因神志不清、语言障碍等问题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或交流。
面对此种现象,政府应充分发挥民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与民间团体帮扶被拐卖妇女的良性互动。这既包括鼓励民众进行举报或提供线索,成立民间爱心关怀陪护小组、以及各种志愿者寻亲组织、家庭团聚帮扶组织等等,也应包括对其社会参与作用进行褒奖与肯定。
只有当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全民“打拐”风气,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参与性与监督性,并促成多方新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事实真相,才能有效触动积习,提高专案工作组效率及成绩。并且,这种多方位促成社会公德的措施,也有助于社会整体勇于进步,以理性向善的风气迈入文明的新台阶。
这是因为:在涉及女性权益的犯罪行为中,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这个国际妇女节致辞所言:“她们仅仅因为身为女性,就成为暴力和侵害的目标(They‘re targets of violence and abuse, just because of their gender)”;而这,正是因为“在男性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和男性主导的文化中,性别不平等本质上是一个权力问题。必须转变权力关系(Gender inequality is essentially a question of power, in a male-dominated world and a male-dominated culture. And power relations must be reversed)”。
由于我们人类整体均是经由漫长的父权制社会而来,男权与权力的结合,乃至其对政治运作体系的潜移默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每种社会形态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女性本身对男权规则的“迎合”与“内化”。由此可见,在两会闭幕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针对女性权益保护的主动提及、真情发言,以及身为国务院总理对权力机关的严厉督促与警告,无疑象征着对文明发展的清晰认知,这是一种政治生态的理性与进步。
正因如此,希望这番发言不仅成为两会记者会上抚慰人心的一个亮点,也能成为值得铭记的一块社会发展里程碑。它和联合国秘书长的呼吁形成三月春风般的清新共鸣,愿这股清风吹醒社会各个角落的麻木、愚昧与冷漠,以及公权力的缺失、不作为或腐败。愿它能有效促进社会对人权的进一步共识,并向着文明与公义而奋力前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要采取有效行动,制止性别暴力,我们需要在妇女权利方面向前迈进,现在是时候了。”(Through effective action to end gender-based violence,We need to turn the clock forward on women’s rights. The time is now.)
【来源:中宏网;作者:吕恒君,旅德学者,柏林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