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散文/《家庭周报》12月15日百花园 推荐作品

    2023-12-15 07:49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故乡的夜色

     湖南 钟莎

    在城市里生活的时间久了,因为习惯,往往容易遗忘天空原本的模样。霓虹灯闪烁,街边夜间长明的灯火,照得夜空白一块灰一块。只当是调色板打翻在了天空,晕染得厉害。行走在城市的夜空,年岁日久,短暂遗忘了故乡的夜景。直到去年过年回到农村老家,在夜色笼罩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凝视苍穹的一瞬,那刹那的震撼让我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故乡的夜色,清风朗月,夜莺凝望,蛙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漆黑如墨的天空,一颗颗星星闪闪发光,一眼万年的星空中,弯弯的月亮,点缀着整张画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温馨的夜,星光熠熠与你相伴,被玄色的空气包裹着,内心的舒畅无以言表。这样的夜色,空灵,绽放,仿佛可以伴随着星光,穿梭到童年时光,温润涵养干枯的灵魂。

    儿时,被牛郎织女的故事所感染,我曾于七月初七守候在葡萄架下,渴望倾听二人耳鬓厮磨的话语。那样的夜晚,是我一年仅有一次的期待。我家没有葡萄架,母亲虽在菜园的边角种了好几根葡萄藤,但奈何它生长的速度实在过于缓慢,我等之不及,只得偷偷去邻居家的葡萄架下一饱耳福。大概是我倾听的时机不对,亦或是时间太短,无可奈何,这也造就了我儿时的一大遗憾。只是到如今再回想幼时的种种作为,倒又是另一番心境。儿时曾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终归是没有辜负这绝美的神话故事。

    又如小学晚自习放学的时光,每天晚上在夜色中奔跑,亦是令我内心畅然之快事。小学距离学校约有半个小时的脚程,每晚放学时分,通学生浩浩荡荡的队伍,侵占了大半条马路的位置。到底是乡村的马路,夜间同行的车量不多,没有了路灯的打扰,乡村的夜色铺陈在眼前,一览无余。我常常能在夜间,看到一颗流星骤然滑落的身影。闪亮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仅数秒的时光,便消失在了眼际。好在,同学们及时的惊叫声与呐喊声,往往能快速准确地提醒我。于是,久而久之,在夜间行走的光阴,我总是习惯了把视线拉至远方,期待那些不期而至惊喜的到来。我已经记不太清,我见到过多少次流星的身影了,只是那时的我既觉得惊喜又觉平常。然没成想到如今,我夜夜守候在城市的夜空里,想再亲眼目睹一次流星,却已成了奢望。

    大抵童年趣事,总是与童稚纯澈的内心密不可分。我记得那时晚上与同学一起行走在马路上,讨论过一个很“无知”的现象。晚上的车辆少,所以空气中飞荡而起的尘埃也甚少。夜间,一边欣赏夜间的宁静,一边散步回家畅谈,无所顾忌的张大嘴巴说话,真是件令人感到畅快的事情。待到白天,同样是行走在这条通往学校的马路上,看到空气中起起伏伏的尘埃颗粒,我们终归有些顾忌,时不时用手掌捂住口鼻,时间久了手累不说,还严重影响了我们畅所欲言的雅兴。但晚上就不一样了,乡村的夜色,就连马路上的尘土也不见了踪影,真让人大快人心啊!

    意识到之前这种童稚思想的准确性,已是数年之后。当我们渐渐长大,生活水平渐渐提高,手机的灯光无时无刻闪亮在宁静的夜色中才发现,没想到竟是幼时的自己太过于狭隘了。忽觉又好笑又好气,也不知,在那样的夜色中,我到底吞食过多少尘埃颗粒啊!

    恍惚间,思绪回转,我的夜间时光都被明亮的灯光所侵占,我想在城市的夜晚再见一次漆黑如墨的夜色已成奢望。便是这样的绝无仅有,让我更加珍惜我过去曾拥有的与故乡夜色共舞的温馨回忆。所有与故乡夜色有关的经历,与我的童年交织在一起,成了点亮我心上温情的一盏灯,是钢筋水泥的石头森林所无法替代的存在。惟愿,在今后的岁月,我能常有时间与故乡的夜色同在。吹着小小村庄里的风,眺望着遥远而繁盛的星空,该是夜间最浪漫的事了。

    温暖了冬季的火钵

    南京 诸纪红

    寒风如刀,在寂静的冬日割裂着空气。我总是躲在暖和的被窝里,不愿面对寒冷的早晨。耳边回荡着母亲温柔而急切的声音:“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我眯着双眼,懒洋洋地从被窝里伸出一只脚,一股暖流从脚底板直通心底。我惊奇地发现裤管里暖暖的,原来是母亲提前用火钵为我烘热了裤子。

    儿时,每到大雪节气,母亲总会把家里的火钵拿出来洗刷干净,同时还会准备一大稻篓的木炭。这个举动成了我们家迎接冬天的标志。火钵,是一种带有把手的陶器,曾经是江浙一带农村主流的取暖器具。大人们会在火钵里放入木炭,并在底部放上火种,这样木炭就可以持续缓慢燃烧,为我们提供温暖的热源。

    母亲细心地将火钵放置在我脚边,柔和的风带着暖意拂过我的裤管。她轻轻地调整火钵的位置,让热气均匀地渗透到我的裤子里。她的目光充满了爱意,仿佛在告诉我:“孩子,我已经将温暖送到了你的身边,快快起床吧。”我感激地看着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火钵中燃烧的木炭发出暗淡的红光,映照着母亲的脸庞,她的脸上洋溢着充满爱意的微笑。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前所未有的温柔。

    有时候,我们会在火钵里烤东西吃。母亲会轻轻地拿起火钵,用火钳将其中的火炭拨开,形成一个小小的空地。然后,她从口袋里掏出几片山芋片或者几块腊肉,小心地将它们放在火炭旁边。

    这时,我总会蹲在一旁,眼睛紧盯着火钵里的食物,期待着它们烤熟。随着火焰的跳跃,食物上冒出了小小的气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吞咽口水。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会一直盯着火钵,看着食物的变化。每当山芋或者腊肉变色,并发出滋滋的声响时,我的眼睛就会亮起来。我会一直等到食物烤熟为止,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山芋片或者一块腊肉,咬上一口。烤山芋片和腊肉的香甜味道与暖暖的温度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母亲的巧手总能变幻出无尽的惊喜。除了用火钵取暖和烤食物之外,母亲还会用它来为我们烘干衣物。每当雨雪天气来临之际,母亲总会提前将我们的衣物烘得暖干爽。当我们穿着这些衣物出门时,仿佛有母亲的慈爱包裹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岁月流转,我已年过半百。如今每逢冬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温暖的火钵和母亲温柔的声音。那些日子里,虽然生活简单朴素,但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母亲用火钵为我烘热裤管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心底深处,在无数个冬夜里涌动着火红的丰盈和感动。

    文章原载于家庭周报12月15日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