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散文/《家庭周报》12月8日百花园 推荐作品

    2023-12-8 06:16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残缺的美好

    徐龙宽

      我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一个叫张迪,另一个叫李栗。从小在一起成长,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我们之间无话不谈。

      高中时,张迪接了爸爸的班,去了县油漆厂上班,先是在车间当工人,他爸爸托关系,又把张迪调到了厂保卫科。李栗高考落榜后,本打算报名参军,但到了县里最后一次体检时,李栗被刷了下来,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高”,医学上定义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传染病的一种。李栗大失所望,不得已又复读了一年,考取了市里一所高校,也顺理成章地进了城,当上了大学生。每次李栗回来,我们三个人必定会在一起喝酒吃肉,畅谈阔别后的种种轶事。

      张迪生性豪爽,每次都出手大方,抢着掏钱请我俩。三两一杯的高度白酒,张迪两口一杯就能喝完,兴致高时,一口一杯,很有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放。反观李栗,自从检查出病症后,越发变得谨小慎微,白酒也不敢喝了,无论你怎么劝酒,李栗始终不肯沾白酒一滴,推脱不了,李栗便起身离开,为了身体,他不惜和我们这些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撕破脸面。久而久之,我们也不再劝他,由他自己来,我和张迪大口喝酒,李栗则喝茶水作陪。

      大二那年,学校组织查体,李栗又被查出“转氨酶高”,被学校遣返回家,离开学校的李栗几度绝望,每日像丢了魂一样呆呆坐在屋里哪里都不愿意去。这时,我才体会到李栗宁肯和我们翻脸也不喝酒的心情,这个打击犹如一个阴影牢牢地刻在李栗心里。临近大学毕业时,学校来信让李栗参加了毕业考试,顺利地到了一家企业做销售员。李栗非常高兴,临别之际,李栗喝了一瓶啤酒。可是过了没多久,李栗的单位进行体检活动,李栗又因身体原因被撵回到村子里。

      张迪事业发展很顺利,时常邀几个朋友小聚,吃吃喝喝,快意恩仇,身边便聚集了一群小弟,俨然成了社会一哥,工作上也颇得领导赏识,委任他做了油漆厂治安办主任。张迪的母亲去世时,光他的把兄弟就坐满了三十多桌,豪车云集,花圈也摆出了一公里远…村里人都夸张迪有出息,混得好。

      这两个好朋友在我左右,一个迅猛发展,如鱼得水,一个谨小慎微,进展缓慢。

    秋天的一个清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有车停在门口的声音:“三哥,起来吧,是我。”李栗一脸兴奋地站在门口。我问:“你小子升官了还是发财了,看你这高兴劲儿。”“我的病快好了!”李栗拿出一叠化验单,“昨天我去了市传染病医院,检查结果是“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医生说,三十多年没病变,反而变好了,这种例子不多见。”当天中午,李栗破例喝了一杯白酒,看着他贪婪地嗅着酒杯,那种陶醉,简直就是在品尝琼浆玉液一般的享受,那种兴奋,就像孙大圣刚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般的轻松。半年后,李栗因行事有度,销售成绩斐然,被企业提拔至销售副总的岗位。我却接到了张迪妻子打来的电话,张迪因长期酗酒,得了尿毒症,正在医院治疗。

    接到电话,我久久不能平息,我的两位好兄弟,就像事情发展和两个方向,一头是光明,一头是黑暗,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生就像马拉松长跑,到最后,一直遥遥领先的张迪竟然被淘汰出局。

    河蚌受了沙砾的伤害,紧紧裹紧躯壳,会用自己的一生去修护残缺,最终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也许李栗就是那一只少时受伤的河蚌,历经磨难,最终沙砾成珠。

    梦里的奶奶

    文/陈映琼

    夜,静极了。萤火虫闪着光芒,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花儿睡了,草儿眠了,我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梦里,一个苍老的身影慢慢向我走来,这身影,充满了爱和温暖,感到好熟悉。

    奶奶已离开多年了。

    离开时,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接到讯息,匆匆赶到家时,却只见到了安静沉睡着的奶奶了。不经意想起时,内心依然遗憾。

    也许是潜意识的怀念,或是冥冥之中的亲情羁绊,前几晚奶奶又出现在我梦中。

    梦中的奶奶,一头白发,脸上长满了皱纹,坐在凳子上,耷拉着脑袋,一套灰色调的衣服将奶奶衬得非常苍老。我当时鼻子一酸,眼泪涮涮地往下掉,赶紧跑进屋里,俯下身轻问奶奶:“您怎么了?”。奶奶惊喜地抬起头,蠕动着嘴巴,终究发不出声音,只能用手指着某处,想努力地跟我说点什么,可我猜测不出奶奶要表达的内容。正急切地询问时,梦境戛然而止。醒来时,发现自己两眼饱含泪水,枕巾已湿了一片,心中酸楚泛起。

    记忆中的奶奶,言行举止端庄,说话有条不紊,重视生活细节与礼仪。每天保持着整洁的外表,恰到美处的卷发,气质优雅。与人为善,周边的邻居都非常尊重与敬佩她老人家。

    我曾好奇,奶奶生活在农村,怎么会如此注重外在形象呢?妈妈告诉我,奶奶以前是城里的大户人家,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全家人在逃难中失散了。奶奶的亲人有逃到新加坡的,有流落到香港的,而奶奶辗转流浪至我们村,遇上我爷爷。缘份让这对才子佳人相遇相知相恋了,因此奶奶留下来了,与爷爷喜结良缘。

    奶奶心灵手巧,擅长衣服款式设计,当时做了点与服装相关的生意,将一家人的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奶奶还有一门绝活,用算盘计算账册能力超强,乡里远近闻名。

    爷爷以前就是当兵的,后来又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退伍后因要照顾家人放弃了京城里的工作,回乡里生活,在村里颇具威望。可能是因为经历过战争,对很多事物仍保持着高度警觉,生活中只要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因此有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或易怒的状况。可就是这样的爷爷,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迁就与包容着奶奶,没跟奶奶红过脸,把奶奶宠成家里的宝贝。

    奶奶的家规非常严格,要求小辈们坐要有坐姿,吃要有吃相,言行举止要大方得体。在她面前,我从来都是大气不敢出。记得有一次,我小学三年级的某一天吧,我跑去爷爷奶奶家过夜。我睡在一楼,爷爷奶奶睡在二楼。次日清晨,奶奶叫醒我,让我吃完早餐去上学。我正睡得迷迷糊糊,随口应了一声“嗯”。奶奶立刻很不悦,投诉到妈妈处,说我不懂礼貌。因此,我挨了妈妈一顿训斥。从此之后,只要是回答奶奶的话,我都会用充满热情的腔调应道:“好,我知道了。”

    奶奶疼我,但受封建教条的影响,内心多多少少会有点重男轻女。那时常跟爸爸妈妈说,女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了。从不敢违背爷爷奶奶想法的爸爸妈妈,居然硬扛住压力,坚持说一定会供到我不愿意读书为止。那时奶奶非常生气,有一段时间,不理会爸爸妈妈的孝心。爸妈为此苦恼了好长时间,但不管如何从未动摇过供我读书的念头。

    岁月逝去,我亦慢慢长大了。到初一时,开始帮奶奶处理生意的小账本,也包揽了帮奶奶回书信之类的活儿。那时奶奶的想法开始转变,夸爸爸妈妈有远见之明,转而坚决支持我读书。更是逢人便夸我的文笔好,不经意中我成为了奶奶口中的骄傲。奶奶外出走亲访友时,更愿意带上我,有好吃的总会想着我。

    思绪如潮,往事一幕幕在脑中回放。思念从未停下脚步,它穿越河流,穿越时空,穿越春夏秋冬。仿佛一切都还在昨天,那么近,那么清晰。

    儿时的时光是多么悠闲、快乐呀。我时常梦见奶奶,我知道,我是在想念那些美好的时光;我也知道,我更应珍惜人生的美好,努力地过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


    文章原载于家庭周报12月8日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