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凤:传统姓氏文化实为家文化的根脉
2023-12-3 12:11 家庭周报核心提示: 如果说,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毫不夸张的。在某种意义上,家风是一种隐形的行为范式,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看来,家文化不是小众的,更不是个人的,甚至会“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通鉴外纪》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古往今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正是姓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知道人生自有来处。中华文明乃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和消失的古老文明,而姓氏文化从伏羲氏开始便伴随文明进程。当今天我们研究家文化的时候,发现姓氏文化其实是家文化的根脉。尤其在梳理和传承家风的同时,我们会意识到家风与姓氏文化密不可分。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作《家风诗》以自勉且勉励后人,可见家风一说也是由来久矣!如果说,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毫不夸张的。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家风是一种隐形的行为范式,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姓氏、一个家族长盛不衰。比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其家族兴旺800余年直到今天。缘起于首届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论坛,我们不妨就以泰山脚下汶河岸边的范氏支脉为例。
泰安范氏家族是泰山脚下声名最著的世家钜族之一,于明太祖时由江左白门(苏州吴县)因避战乱而迁于此。作为范仲淹后裔,其脱胎于江南世族,又浸润齐鲁儒家文化,跨越明清两朝至今而不衰。泰安范氏后裔分为三宗七支,凡历二十余世,家族人口五万余人。根据《范氏族谱·学籍表》统计,明清四百年间,泰安范氏共出文进士一人,武进士两人,其他举人、库生、监生、增生、贡生、武生160余人,可谓书香不断,功名相继。
无疑,良好的家风是泰安范氏成为泰山脚下名门望族数百年的重要因素之一。始于范仲淹,他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后人依其训导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以教导子孙。且不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比如“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还比如“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诸如此类,涉及方方面面。泰安范氏家族则继承了这个传统。
《泰安范氏族谱》自明清以来曾四次修订。第四次继修族谱是1931年10月,曾官至山东省参议会议长的著名教育家范明枢,是近代泰安范氏家族最有影响的一位代表人物,为当时修订的族谱写了序文,还将泰安范氏的家训定为“知本、识时、祛弊、法祖”。第五次继修族谱则是2012年,我家先生作为泰安范氏家族第十八世也做了一些相关工作,我从而有机会以更近的距离审视和梳理这个家族辉煌的过往。
无论是对姓氏文化还是家文化的研究,都是关于这个宗族或者家族的人的研究,毕竟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范氏家族人才辈出,其背后的原因一定能从那些个曾经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中寻找密码。
族谱中给我印象颇深的一个记载是关于二世祖范松,“具创作精神,于四百年前能发起男女平等观念”,“有特别之卓识,产业子女平分,己肇民国平等之见”。范松的后续妻子石氏,“治家勤俭,赋性刚方,家声大振,内外肃然……”,为范氏置陵地及山庄九百亩,使得这个地方望族积累了今后生存与发展的丰厚基业,也为今后的各代范氏妻女树立了楷模。十六世范明枢也曾主张妇女解放,倡导女子学习文化,并曾创办女子小学。这个家族男女平等观念何其先进!
族谱又载,范奉曾有一郭姓仇人,两次落难均得到范奉的救助而得以脱。于是时人叹曰:“夫遇仇而不报已厚矣,曲为生之。君子曰:范氏其必昌乎!”为富而仁义,乃是范氏宗族立世创业之本,这对范氏后人的影响颇大。
四世祖范韶,“为人气度恢阔,襟怀脱洒,不仅仅以文名,而能以艺术思想形诸政治,焕然可观,为后人楷模。”包括范韶,其他如范选、范惟悴、范宏谟、范国泰均官至高位,且政绩蜚显;范文煌兼通儒、释、道,对理学造诣很深;范惟悴、范惟纯、范圩等都有诗文集传世;范广善孽案书(榜书),尤精篆隶,在泰山、岱庙等留下很多石刻和碑刻。不一而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长赵兴胜是泰安籍学者,曾指导他的研究生华波对泰安范氏家族做出专项研究。泰安赵氏先祖是明代万历末年逃亡到泰安的赵缓。赵缓与范氏八世范惟纯同以文才知名,又同是“石堂八散人”之一。范氏十一世范文煜则从学于赵缓之孙赵国麟,文煜精通理学,为赵国麟称誉。可见范赵两个家族颇有历史渊源。赵兴胜先生及其弟子对泰安范氏家族的研究是系统的、全面的、丰富的,这对进一步展开研究泰安范氏家族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们研究姓氏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局限于姓氏本身,要与宗族文化、家庭文化等密不可分的领域统筹研究。之所以说姓氏文化是家文化的根脉,是因为家文化的核心要素往往不是当下形成的,而是从先人那里经过了漫长的沉淀之后的精炼和提纯。《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今天看来,家文化不是小众的,更不是个人的,甚至会“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王好凤,资深媒体人、家庭教育专家、《家庭周报》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