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首届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论坛暨元圣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圆满举行

    2023-11-28 14:03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11月26日,首届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论坛暨元圣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大吴村刘振华将军纪念馆举行。

    2023年11月26日,首届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论坛暨元圣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大吴村刘振华将军纪念馆举行。本次论坛由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泰安市大汶口民俗博物馆主办,由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大汶口镇前周村、大汶口镇后周村承办,由刘振华将军纪念馆、大汶口镇东大吴村协办。来自泰安、济宁、枣庄及江苏的姓氏文化研究人员四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与会人员围绕“姓氏探源、联谱联谊、文脉传承、光大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筑魂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划时代意义。

    会议先进行元圣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董传元向元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广华授牌。

    岱岳区大汶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徐文致欢迎词,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员董传元、大汶口文化学术部主任、研究员、原泰山管委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温兆金、泰安市政协委员、泰安市大汶口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泰安市记住乡愁博物馆馆长周传武、中华周氏联谊总会山东联谊会执行会长周传忠分别致辞。

    与会人员紧扣姓氏文化研究的时代性,围绕主题作了主旨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姓氏背后的文化,梳理了下一步的姓氏文化工作的实践规划。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元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氏家谱文化理事周广华做题为《姓氏文化探源》主旨发言;新泰市作协主席、《新泰文史》主编、山东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家谱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阿滢做题为《新泰郭氏文化研究及家族活动概述》主旨发言;中国近代史料学学会理事、《新泰文史》副主编牛尊先做题为《新泰地名与姓氏研究》;肥城市政协历史文化特聘研究员、左丘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肥城市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庆珍做题为《泰西孔氏文化研究》主旨发言;海子村刘氏家谱编委会主编刘静祥做题为《海子村刘氏文化研究》主旨发言;华夏姬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姬脉芝做题为《姬氏文化研究》主旨发言;枣庄周氏联谊会会长周传豹做题为《北辛文化与滕州周氏文化》主旨发言。

    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广华先生就大汶口姓氏文化工作部署。

    江苏徐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寿在福中"书法品牌创始人、元圣后裔周荫朴向论坛捐赠书法作品。阿滢、徐勤俭向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捐赠了《新泰郭氏文化》《新泰郭氏人物志》《新泰徐氏文化研究》等姓氏文化研究书籍。大汶口裴氏家谱主编裴敦安向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捐赠了《裴氏家训》一书。

    董传元院长做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文化筑魂,本次论坛首次系统性研究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姓氏探源,联谱联谊,文脉传承,光大中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划时代意义。文明探源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工程的基础工作,国史、方志、家谱,是基础的基础。姓氏探源是文明探源的重要根基。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与泰山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世界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构筑人类文明的根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题。做好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从姓氏探源入手,让血脉传承,让文脉传承,让灵魂有根,让精神有寄托。通过姓氏探源,凝心聚力,形成新时代家文化,形成中华民族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民族合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大汶口镇前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立刚表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以承办本次论坛为契机,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刘振华将军纪念馆、大汶口一号坝、明石桥、山西会馆、大汶口民俗博物馆、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