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收藏

    郭海成: 弘扬“北京玉雕之辉煌”

    2023-10-27 13:55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天下万物,各循其道。玉有玉道,非人力可变其道。循道则昌,逆道则衰。

    玉乃天造之物,当惜之。雕琢之功,宜“加”不宜“减”;制之成器,宜“精”不宜“粗”。佳作传万世,功德垂千秋。玉乃通灵之物,当珍之。滥采无度,暴殄天物,资源枯竭,不可再生,何颜面对子孙?玉乃高尚之物,当崇之。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琢玉、佩玉、藏玉,比德于玉。人生如玉,玉如人生。玉乃国之魂,民族之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此其玉道也。

    现今,人们谈及中国的“复兴”,言必称“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收藏热,无不是这场“文化复兴”的征候。然而在如今这个文化要被机械复制的时代,有多少艺木家能够创作出富有灵韵的传统艺术作品?有多少传统艺术门类能有序地传承?这背后有着太多的疑问与启示。

    传统文化的传续,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文化本身要有吸引力,有传承的可能性(有市场)。其次,要有人去做推广,使之有机会破欣赏、。最后,要有人去认同接纳,使之融入现代的文化体系。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续弘扬,而不仅存在于历史记忆之中。蟋数牙雕、景泰蓝、雕漆、花丝、玉器瓷器、青铜、刺绣、金漆、木雕等中国传统艺术品种,传承发展得最好的,恐怕非玉雕莫属了。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尤其对于玉石行业的从业者来讲。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品种,玉雕在今天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概述出来,无非以下五点,一是因为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在国人的信仰渊源中有牢固的情感基础和强大的文化认同,二是玉石本身物稀价高,具备市场经济的要素,三是玉雕行业已经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使玉文化成为有渊之水,有本之木,四是十多年来业内人士大力推动玉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活动,将与玉雕相关的资源和人脉组织起来,探索行业发展和艺术

    进步的方向,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玉雕不是一味地去复古,而是始终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由此可见,传统艺术是有与当代社会紧密关联,才有它存续的根基,只有融入时代的文化创新洪流,才能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这些从事玉文化推广的人。正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承续中华玉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今谈到北京,很多人都会记起北京老艺人“潘乘衡”说的那两句话:“表王兄“五月榴花红’在于‘耀”;表王兄‘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于‘艳’。玉雕创作中如此深刻的体会,我想也只有已经臻入很高艺术境界的艺术大家才会有这种体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北京玉雕之辉煌。

    北京玉雕的精致华美,在全世界享有盛誉。20年前“做工精湛细腻,造型雄浑厚重,因材施艺,俏色巧用和薄胎压丝”形成特点。这是当时业内很多专家的一致认可。20年后的今天,全国玉雕的创作形势突飞猛进,信息交流频繁,差距在缩小,原来各个地方的特点界限也不明显了。现在谈论“南方注重雕技发展,北方而更注重内涵与情感的再现”的人倒是多了。

    在传统工艺方卖弄,北京的器皿件可说是一看便知,器形规整,雄厚端庄,哪怕是人物或者是山子,也有着显著的北京风格。客观地说,北京的工艺品在走下坡路,而南方地区却发展壮大。所以北京和全国其他的距离可能缩短了,但并非就落后于其他的地方。就数量上来议,上海做的不错的人可能比北京多一点,但不能说北京全部都赶不上别人。

    我们这代人可以说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但同时也在发展,我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能在某一时期有比较出类拔萃;比较优秀的人,但不能说这种优秀是无法超越的。你也许无法超越某个人在某个阶段的光端成就,但从整体社会发展来看后人肯定超越前人。所以,整个玉雕行业也应该整体看待,不能仅仅看一个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组合起来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玉雕作为一种艺术,需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作为一种产业,都需要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几个人既擅长经营又在技术上过硬,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强调艺术性,那就无法兼顾市场,这是个实现。单纯要求形神兼备、一束精美,就很难生存。

    我认为做玉雕,必须全面地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现在做东西越来越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已经不需要为完成指标而做。所以对材料越来越挑剔,对作品的效果越来越挑剔。在选型和纹饰上都力求反映现时代的特点。需得明白没有如今的太平盛世,我们可能什么也没有。和平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环境,给了我们最好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艺。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技术来表达这种感激。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做到完美,这就是我的追求。

    这里,我对北京玉雕还要多说一句,北京玉雕界要有更明确的竞争意识。百舸争流不进则退,这就是硬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老话,北京玉器更有辉煌的成就和高超的技艺,但与全国同行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应当和各地取长补短,共同努力,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我国的玉文化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北京玉雕的昨天,今天,明天是美丽的。我希望广大爱好者能走进北京,走到辉煌的中国玉文化来。

    [艺术家小传]郭海成,1979年出生,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国家一级高级技师。

    文章原载于家庭周报10月27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