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向“小人物”要“大作品” ——杨方岗《底层人》《清流赋》读后

    2023-10-20 09:24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底层人》、《清流赋》两本书的先后问世,既是杨先生平民思想、平常心态、平凡做人的彰显,也是他天赋秉性,人生态度和人格力量的折射,更是他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对文学趋义不趋利原则的坚守和诠释。


    2013年,年届76岁的杨方岗先生收获颇丰。《底层人》、《清流赋》两本书的先后问世,既是杨先生平民思想、平常心态、平凡做人的彰显,也是他天赋秉性,人生态度和人格力量的折射,更是他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对文学趋义不趋利原则的坚守和诠释。

    先说说对《底层人》一书的看法吧。著名作家梁晓声有这么一段话:“历史的头脑,所记住的永远是伟人和名人。包括有缺点的,甚至有污点、劣点的伟人和名人,而将‘完善’的普通人的名字一概予以忽略,故,历史也是势利的……历史缺乏细节,那么让文学来补充,时代忽略弱者,那么让文学来关注。”一部完整的人类历史,离不开“上层人”和“底层人”的共同打造。历史的车轮,不仅需要“精英们”的带领和带动,也需要数以亿计“草根族”的辛苦和奉献。

    《底层人》就是一部弥补历史细节、关注“草根”的文学作品集,杨方岗先生就是一位身居“高层”(教授)但怜恤“底层”的人,一位民本民生情怀笃厚、向“小人物”要“大作品”的平民作家。

    杨方岗是盐湖区人,出身农家。生于抗日烽火,长于条山北麓,大学读英文,平生酷爱文学。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后,杏坛育人与文学写作两不误,1998年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对“草根族”来说,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教授,曾任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原运城市秘书长,属“上层人”。但他总是那么关注关心和同情理解“下层人”,胸中常怀民生冷暖,脑里常思人生哲理,纸上尽现心语襟言。在文学作品愈来愈功利浮躁、“趋义不趋利”原则受到严峻挑战的世态面前,杨方岗振臂疾呼:“历史由上层人书写,文学为下层人呐喊。”继2005年出版《磨刀人》之后,他又深入基层社会,用心发现、潜心挖掘、精心刻画了聋哑人、搓澡人、拾荒人、单腿人、站岗人、捏面人、说书人、拉垃圾人、扛大铣人等46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集结成册,取名《底层人》,以弥补历史常常是“势利”的缺憾。

    最卑微的人与最伟大的人一样,都是拜倒在苦难师门的学徒。读《底层人》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使我沉思良久、感慨颇多。这些“小人物”、普通人,看似渺小平凡,其实并不平凡不简单。他们具有一般人,不,甚至具有一些名人、伟人也不具备的崇高品质---真水无香。在天性与环境的冲突、裂变和交融中,“底层人”质朴、纯真、勤劳、善良、克己、宽容、诚信、务实、责任、担当、坚韧、坚守、无怨、无悔,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中最真实、最朴素、最动容、最给人以启省的美。

    再说说《清流赋》吧。清,清正清纯也;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意也;赋,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之一,把思想感情铺陈直叙表达出来之谓也!《清流赋》收录各种辞赋40篇(个),展示了杨方岗一生做人做事的两个特点:一是爱憎分明,本色做人,以真面目示人;二是历尽曲折但幽默达观,纵情歌唱生活。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不愿做自己。每个人本来都是“原创”,可惜进入现实生活常常都成了“盗版”,失去了对自己个性和内在价值的尊重。杨方岗爱想问题爱思考,但“宁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天性,常常使他陷入“异类”,成为寂寞的思想者和孤独的旅行者。但他天性爱“钻”,爱使拙劲,爱探求就里,具有坚守坚持的毅力定力,爱我所爱,劳我所劳,乐我所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阳光豁达,自信从容。《论语》中一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杨方岗之谓也!

    杨方岗正视严峻现实,树立底线思维,持守“我就是我”,天生一个“清流派”,就是这么简单——清高清正清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只愿做好做足自己,做自己思想的“守护人”和“殉道者”。读罢此书,我掩卷沉思:噢,老杨,就是这么一位执着、倔强而又自在的老人!(畅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