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能源

    以产融合作促绿色能源发展 中国燃气强化布局长三角双碳业务

    2023-9-22 17:23 中国能源报

    核心提示:

    9月19日,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青浦区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开幕,长三角高端产业和金融服务展区首次亮相。开幕式上,“长三角工经联促进产业合作联盟”宣布成立;“长三角双碳科技促进服务中心”揭牌启用,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集团)董事、战略委员会主任刘明兴受邀担任中心主任;《绿色低碳宣言》同期正式发布。

    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及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园区、行业协会的领导、代表约300人参加了相关活动。中燃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刘明辉受邀在首场大型活动“长三角高端产业及金融服务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作《加强产融合作 共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主旨演讲。

    期间,长三角四地工经联共同商定,未来,将通过相应平台使各项合作交流机制常态化、固定化,以此来共同助推长三角地区产融链、供应链合作,促进“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转型需要理性务实

    天然气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刘明辉指出,在全球共推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迅猛增长的可再生能源由于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天然气作为灵活性调节的能源,同时我国的季节性调峰也离不开天然气的保障。

    “能源转型需要理性务实,转型必须建立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同时能源转型也要考虑可负担性,需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刘明辉说。

    在刘明辉看来,天然气仍将在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可供全球消费200年以上;其次,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而且LNG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全球能源,在应对短期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挑战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可及性和灵活性;此外,我国天然气管网“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以电力网络形成能源互联网,通过天然气管网形成储能网,可以大幅度降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本。

    向绿色城市运营商转型

    打造双碳业务生态圈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中燃集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投身绿色能源事业。谈及该集团的绿色能源发展愿景,刘明辉介绍,中燃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由综合能源服务商向绿色城市运营商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城市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致力于通过扩大城市的可调节能源容量、显著提升城市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城市的能源结构升级,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同时积极推广热泵、燃料电池等技术,结合天然气管网,为需求侧提供‘多能耦合、气电协同’的解决方案,构建气电耦合能源互联网,最终创造清洁、智能、高效的能源生态圈。”刘明辉说。

    据中燃集团电力和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李俊介绍,目前,中燃集团还正着力打造能源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数字化工具,并通过绿色低碳医院、零碳能源站、零碳园区等诸多实践,形成了中燃特色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

    根据中燃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发布的碳中和路线图,到2030年,该集团要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降低50% ,并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目前,该集团已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三峡集团、百度、东风汽车集团等合作伙伴开展了深度合作,致力于优化绿色供应链体系,实现“1+1>N”的聚合效应,成功打造了具有“中燃”特色的双碳业务生态圈,并不断完善和扩大。

    双碳创新、绿色金融“双管齐下”

    破解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产业发展也好,绿色能源开发也好,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比如,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创造出的碳汇需要通过金融交易平台服务实现价值补偿,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和降低产品出口成本也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碳减排认证、碳足迹核查等相关服务。“上市企业通过积极开展碳减排提高ESG评级,可大幅降低企业绿色低碳项目融资成本,进而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明辉说。

    据介绍,目前中燃集团已经取得海内外多家银行授信达1500亿元,并发行了全国首只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的熊猫中期票据,开展了华北气代煤基金、清洁能源发展基金等众多产融合作,成效显著。

    9月19日,中国燃气作为核心执笔单位,还与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布了《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报告。

    会上,刘明兴指出,现有双碳科技服务面临“能源技术体系结构调整滞后、新能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难题。为破解以上一系列难题,长三角“三省一市”工经联达成“共建双碳科技服务体系”共识,并联合组建了长三角双碳科技促进服务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将充分依托“三省一市”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在各省市工经联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区内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创新型科技企业的科创动力和市场化服务潜能,着力解决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和能源供求关系中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