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25日,上古幽都和尧创历法地的考证与探索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重点围绕承德市文物局田野考古队副研究员商晓军女士近年来考古与发现的几大成果展开。研讨会汇集了全国著名的文物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对商晓军在考古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建议。来自考古、文物和热爱古文化研究探索的专家、学者、教授、记者和企业界人士,承德及河北省石家庄文物界的代表人士五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多年来,商晓军深入基层,踏遍承德山山水水,她在多年的考古过程中,沿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上下求索,提出了许多考古学上有价值的发问,追溯源头,考证出一大批可喜可贺的考古成果。在她长长的十余万字考察考古的论证成果中,每一项都充满着“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她揭秘了承德磬锤峰千年未解的“东极涌日(月)”玄妙;发现尧帝创制历法的故地及历法摩崖地图;她发现了二十八个早于甲骨文一千三百多年晚于仓颉造字三百年的古图形文字摩崖石刻“东极”“西极”“幽都”“尧都”“乾坤”等古文字;她研究发现承德市磬锤山为尧帝创制历法的东极、两座尧帝时期義仲的古观星台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把石星山命名在东阿超西山顶峰的失误;她发现了“文星绕北极”环绕北极星的古观星台;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她发现了上古传说中“共工”的原型和他怒触不周山传说的起源地;发现了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镇的上古“天桥”摩崖岩画、西极(棒锤碣)、昧谷以及古人类居住的洞穴;天地相交,正道乾坤。她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古观星台及尧帝创制历法的两轴交汇点上发现了“乾坤”;考证出兴隆县南交界川为上古“南交”是尧创历法的南至点,雾灵山为南极,山中的“仙人塔”正是尧帝测日影的历法工具“日晷”,还发现刻于东极山上及南极鳌背上尧帝创制历法的地图;通过大量物证考察发现,尧创历法的范围六个点位中都有创历法的摩崖岩画地图,四极和交点均有古观星台和日晷(棒槌);经过大量考古与漫长探索考证,发现尧帝测历法图的四至和上古昆仑所包括的版图相重合,是中国上古文明的发源地。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特别提到坐落在隆化县境内步古沟镇东阿超村龙头山上的极具有文物价值的摩崖石刻。据考究,这些摩崖石刻,雕刻最早应追溯到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之后,属于尧帝时代的图形文字,距今应该有近五千年历史。站在龙头山顶遥想当年尧帝派和叔测历法的古观星台,更改了伏羲历和黄帝历三个季节,变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直沿用至今。西汉时期被命名为石星山,此时在村内修建了抵御匈奴的土城,距今有两千一百四十八年的历史。西山顶上的烽火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禹时期称为“禹攻共工国山”。从清朝康熙年间在步古沟镇修建阿穆呼朗图行宫,“北极、不周山”成为行宫的北靠山“玄武山”,一条通往木兰围场的皇家御路经过此山,村中的戏楼、庙宇,依然保持着古朴遗风。

研讨会上,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王国成,在发言中表示,隆化县东阿超村“龙头山”古为“尧帝历北极法园”和“上古昆仑园的北至点”,两大世界性重要文化遗产园区,“龙头山”具有丰厚历史文化价值。上古幽都和尧创历法地域上的文物文明是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不朽的文化,愿奉献爱心,在承德一市四县这一区域的大遗址上加大保护力度,奉献爱心同时让它在新时代为今天的社会苍生造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副社长苏玉东先发言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根脉灿若星河,像一轮红日闪烁着中华民族不朽的光芒,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古老的中华民族,日出东方,以她青春闪亮的活力,诉说着我们今天的强大,水有源,树有根,根源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大脉,古为今用,把深藏于祖国高山大川中的古老文明文物让它鲜活起来,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著名作家诗人、物象书法创始人寒北星发言说:“承德市的清代皇家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在全国来说是最优质的地区之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扬名“地球之肺”的塞罕坝林场,都是曾为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荣获了极高殊荣。商晓军又为承德增添了一笔的文物大餐。尧创历法,幽都故地,五千年文明史上,汉字文明的一次次革新,有的以山石为书刻字,有的以竹简立法,有的在甲骨上留痕,这些灿烂的中华汉字文化,犹如朝霞满天,在世界的文明史上显示着独一无二的光彩,成为与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息息相关的必需品,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汉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常保立对商晓军发现尧创历法和幽都遗址重大文物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了保护和挖掘文物为当今造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本次活动由华夏文华促进会、北京东方名家书画院、北京立恒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华夏律雅文华院联合举办。(王浩 游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