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艺术

    当代大写意名家冯瑞林迎春作品展

    2022-1-11 08:25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冯瑞林老师常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实质都是写意的,因为中国画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意识就是“写意”,再扩展说,中国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不管是戏曲、文学、音乐甚至武术、围棋等等,都是“写意”的。

    因此,中国的写意花鸟和写书法一样是写出来的。

    冯瑞林是科班出身,他在高校音美系完成学业,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正如陈丹青指出的,真正的艺术很少是在院校里创造的,冯瑞林为了探求中国画的真谛,又走向社会,走遍五湖四海。从技艺层面上讲,他基本功扎实,梅兰竹菊,虫鸟走禽,无不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他由于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各种构图色彩也是烂熟于心,挥洒自如。他的画立意新颖,老辣果断,浑厚朴拙,雄健酣畅,他的画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没有人不喜爱,没有人不赞赏的。

    然而,艺术是一个既直观却又深奥的领域,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臻美境界,画得漂亮就是艺术吗?是,也不是,画得鲜艳就叫艺术吗?是,也不是。正如中国古人早就说的那样“诗家圣处,不在文字,不离文字”是说好诗不在文字,功夫在诗外,但又离不开文字。绘画也一样,好的画,不看画面,但又离不开画面。什么叫艺术,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明确指出:“技艺并不是艺术”,(《艺术原理.》)并且说:“技巧也不是艺术”。而我们现在的人把所有绘画都统称为“艺术”就像现在见到女人都统称为“美女”一样。

    冯瑞林作为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他当然知道这些道理,但正像我们懂这个道理但并不是全部做到那样,冯瑞林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摸索着。按照科林伍德的这个艺术理论,技艺技巧并不是 艺术,真正的艺术是情感、想象、理念层面上的东西,冯瑞林一直在这方面寻找着什么,在技艺技巧之外,还应该追求点什么,随着他十多年来一直在南方和北方创作的交流经验中,他终于发生了嬗变,这个纠结也水到渠成的得到了破解。

    早在八九年前我们南北方的书画家在一起创作交流时,我就提出一个认识,北方的书画家大多数都是粗狂霸气,剑拔弩张,用色大深大沉,显得“过”(书法也是)虽然有浑厚的一面,但那种“毛毡气”也是显而易见的。显得有点俗气,什么叫“俗”,钱钟书一语道出:“量的过度就叫‘俗’”。而北方的书画家也许生活性格习惯养成了这种普遍的审美。中国书画历来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多温良恭俭让,纤巧细作,追求淡雅素静为美,但智有余而气不足,北派多粗狂豪拓,不拘小节,凶悍霸气,但缺乏含蓄,其实南派北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年我和冯瑞林参加一个画廊的筹备,主人嘱咐我起名题匾,我定名为“南北风画廊”,意谓南北书画家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必要,江南才子要学北方汉子粗犷的一面,北方俊杰应学习南方精英的细腻功夫。冯瑞林从那时起就一直在琢磨这一理念,在思考南北交融这一命题,他显然在这方面比其他的人想得更多,悟得更深,这不是技巧问题,这是理念问题,是情感想象的境界,他把南北风对流起来,化作山雨,挥洒滋润着新的天地,他把雄健渗入细腻的笔触,让北方汉子豪迈中透出万千柔肠,他消淡了暴烈的脾气,学会了柔绵的礼数,犹如如今的一些烈酒,开发出了一种柔绵型的佳酿,很多的画面减少了一往浓妆艳抹的年味,换上了素淡高雅的晚装,爽爽然显出一种林下之风,看上去分明象江南水乡的河边走过的一位窈窕淑女,又象一个捧着书卷透露着文人气息的儒生。

    中国的文人画境界无穷,犹如中国的戏剧,一根马鞭就可表现一匹奔马,一支桨就能在舞台上表现一只行船,冯瑞林的大写意花鸟画,更臻空灵的境界,他在南北交融中渐入佳境了,人们在欣赏他的画面时能更多地品味到他的画外之音。

    苏东坡说:“分科而医 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决不能孤立地去看画的色,每个画面都和自然和人类情感有许多关联,看冯瑞林而今的新的画面,新的色彩,新的画风,自然会令人想象到许多新的人生感受和体悟。

    艺术简介:

    冯瑞林,1953年生于北京。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诗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创作部主任,系中国当代实力派大写意画家主功大写意花鸟画、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立意新颖、润笔老辣果断,追求浑厚、朴拙雄健、酣畅之美;多年来深研传统,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