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艺术

    于大鹏:钧瓷之魅力在于个性化表达

    2023-8-14 18:32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烧成”如同彩虹,并不是每一次风雨之后都会出现。只有怀着足够的耐心、虔诚、谦卑之心,踏实走好每一步,登山者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日照金山”。

    和很多家承体系的钧窑传承人不同,于大鹏是半路出家拜师学艺的。

    一开始,于大鹏以为只要有热情,不怕吃苦,有充分的资金准备,就能烧出来理想中的釉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他从小就知道的钧窑魅力所在的,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中,他无数次盼望着灰突突的泥浆能幻化成美妙绝伦的釉色展示在自己面前,却迎来了一次次的失败,釉色昏暗、棕眼过多、流釉脱胎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应接不暇。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迎来了钧窑烧制过程中的顿悟。

    钧窑釉色的“烧成”,和烧制者准备的资金、投入的精力、习得的方法,并不是划等号的,这些即使都到位了,稍微有一点心急,有一丝不耐心,就等不到 “烧成”的那一刻。“烧成”如同彩虹,并不是每一次风雨之后都会出现。只有怀着足够的耐心、虔诚、谦卑之心,踏实走好每一步,登山者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日照金山”。

    失败,成为了日常。至于烧坏了多少件,于大鹏已经数不清楚了,他说:“肯定是以万为单位的。”他只是默默地把那些烧坏的瓷器都放在仓库里,作为创业过程的一份记忆。

    等到松石绿釉能烧成批量成品的时候,距离他看到这个釉瓷片已经过去了10年,其中从烧出来到稳定成器,就用了2年。这款釉流动性太强,团队里的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都难以掌握,老师刘志钧也只能给予于大鹏要领,而一切细节都要靠他自己带着团队来摸索。经历过胎釉结合的研发,反反复复的试错,他烧成的松石绿釉茶器胎体轻薄、釉面葱翠、金斑点点,质感莹润。让业内很多老行家都惊叹的是,他居然能把传统工艺中胎厚釉厚的钧窑器,胎体最薄处做得只有1毫米厚度,而经历过1280度的高温,还保持着壶体不变形,端端正正。

    有人问他是怎么烧出来的,他说:“其实好几次都已经要放弃了,但总想着再坚持一下吧,咬咬牙,就成了。”

    柿叶红釉,是于大鹏攻克的第二个难关。在松石绿釉烧成之后,他心中对钧瓷“出窑万彩”的想法念念不忘:“我能不能烧出来釉色更多变的钧瓷呢?”于是投入了对柿叶红釉的研发。这又是一款流动性极强的釉,这一点几乎不输松石绿,但好在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他试烧了半年就有了不错的成果,釉色青绿交织,偶有蓝中带紫,变化丰富,宛如成熟的柿子树叶,他还开开心心地申请了专利保护,并且柿叶红谐音事业红,多好的寓意!然而,当批量生产的时候,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在烧出来的茶器上,有时红色多,有时青色多,完全无法控制,当客户需要批量定制红色时,做不到,当客户想要批量定制青色时,也一样接不了单。

    “但是钧瓷就是这样一种个性化的产物,窑变而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这就是它的魅力,只要等待有缘人就好了。”于大鹏平静地说。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3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于大鹏把龙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了器物里,他说:“龙是咱们中国人的图腾,它是可以上天入海的神兽,在我眼里是能屈能伸,和我们骨子里的韧性完美融合。这几年都在谈论文化自信,龙的精神就是咱们的自信。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看见了龙的图腾,就是找到了家,找到了精气神,所以我把龙形和石瓢壶做了一个结合,希望大家在喝茶的时候,提气养神,得到身心的滋养。”更为不易的是,他终于把柿叶红釉中的青绿色(谓之青云碧)稳定了下来,让龙的造型在中华隽秀的青绿山水中沉潜与升腾,予器于神,赋生活以力量。(郭建民)


    于大鹏,工艺美术师,二级技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师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2011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大贤窑;2014年,成为全国高级陶瓷工艺师;2017年,作品《汉风壶》荣获第四届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金奖;2018年,作品玄铁釉《汉·八方》成为河南省许昌市“城市文化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