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生为人达观大度,朴实耿直,不务虚名,他经常深入名山大川,接受大自然特别是黄山的熏陶与启迪。通过长期艺术实践,以造化为师,勇于创新,逐步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他笔下的黄山,高峰耸立、松烟弥漫、瀑泉飞腾、层云流荡,用笔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用墨湿润酣畅、淋漓洒脱,欣赏这云烟山水,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使人流连忘返。
从1982年到2000年张金生曾四次登临黄山,挥洒笔墨,感天地之气,抒山河之情,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传奇。他一上黄山就热血沸腾,笔停不下来。他的黄山作品老辣豪迈,气势夺人,令人有触目惊心之感;他将大自然的瑰玮境象与他内心的勃勃激情和深刻体验深深融入了一起,驰骋着他丰富的想象力,挥洒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营造出了烟云吞吐、迷茫空蒙的艺术世界。
欣赏他笔下的黄山,让人犹入仙境,叹为壮观。他以独具的“清新而又苍润、劲练而无霸悍、文雅而不纤弱”的画风,将黄山的雄奇和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上黄山游历与写生,“下百步云梯,穿鳌鱼口,度天海,观文笔生花,登始信峰”,张金生观察黄山烟云幻变之妙,从真实雄伟的山水中体验,穷究自然的奇诡谲变,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
张金生写黄山,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画面气势撼人,万壑松云,飞泉流瀑,雾霭弥漫,高士坐山望川,怀古思幽,气韵生动。其在传统的山水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清润,含有文人画清疏淡逸的格调,观其笔下的黄山胜景,如入清新绝俗之径,透出一股出尘的脱俗之气。
上黄山之于张金生,最大的收获是画理之悟:“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志,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此番黄山彻悟,让他受益终身。所以他笔下的黄山,自然的雄伟和精神的壮阔完美结合,极富韵味。
张金生曾说:“登山不是一条路,山谷灵秀多云雾,毕竟高临放眼宽,好山好水今无数。”张金生继承了传统山水画“饱看沃游”式的创作方法。他的写生观和许多人大相径庭。他到大自然中去,很少写生,即使画,也极简率,而主要是观察、感受、体悟山川形势、四时气象、阴阳向背、远近虚实……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体察山川树木的神韵。因此他的山水画得以继承于传统,使笔墨的游动变化与大自然的生命秩序取得和谐,而他对传统笔墨的驾轻就熟,使其作品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气质上都极富韵味。
纵观中国绘画史,但凡那些开宗立派的大师们,他们的成功总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师古人,二是师造化。师古人体现为继承传统,师造化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艺术创造的源泉。张金生正是遵循这一创作规律的一位实力派山水画家。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默默地耕耘,不计名利,执着于他的绘画理想。他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终于在60岁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坛上的一位代表性的山水画大家。他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艺术创新,要师古人、师传统、师造化,要化古出新,也证明了艺术是艺术家生命精神的升华。
中国山水画伴随着中国哲学文脉传承 ,历经千载而生生不息,异彩纷呈。在水墨至上,文心寸缕中,打破时间、空间观念,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水墨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金生,正是以绘画的精神性为探索方向,立足传统,师古求新,逐渐形成笔墨淡远疏朗,格调简净明快,诗情画意并茂,意境玄妙悠远的作品风貌,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与收藏界的青睐。
张金生自幼酷爱绘画,在长期对中国画的学习探索中,注重理论与艺术实践并行。他把师古人、师造化作为中国山水画学习第一阶段,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索精神,徜徉在中华大地的名山大川之间。他以心灵感触自然物象,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以诗意、涵情的笔墨,化繁为简,知黑守白,为我们营造一种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张金生在中原美术学院创作的巨幅大作《黄山胜景图》,以虚白体现一种永恒,这种永恒即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意象,当笔墨界破虚空的瞬间,体现时空的无限性、不可分离性的艺术本质。这种时空观,无限制地展示艺术家的主观愿望和理想,甚至超越了现实的三维局限,在平面构图中营造了多维的视觉形态。张金生立足传统,锐意创新,在东方哲学为基调的宇宙观下,在这件作品创作中,打破时间、空间观念,重新架构黄山水的美学构图,从而让观者在可赏、可居、可游传统欣赏观中,又加入可穿越的玄学元素,在数十棵沧桑迎客松树斜倚横枕中,引导人们的视觉,深入到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山水世界;他打破对型的依赖,创造一种符合当代人审美的黄山创新图式,在一种写意精神的基调下,追忆对黄山山水的一份留恋。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说:“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有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夺其神韵,才是真画。”张金生在这件巨作创作中,以睿哲文思洞察千山万壑、群峰竞秀的黄山自然山川之大美,与古人对话,得翰墨精神,与自然山川对话,得天地浑融之气,运之以心,应之以手,立足中国写意山水的精神性,形成一种独到的中国黄山山水创新观。在中国画“旁见周视,四面可以意会”“八面生意”“真空妙有”透视观、构成观中,又融入超现实主义的浪漫与大胆,在大面积的留白中,更增加了绘画本体的精神性。可以说,张金生正是立足中国哲学之源,以纵览黄山山河物华的艺术神思,在新的人文语境下,挥洒出一派独具个人风貌的黄山大气象。在氤氲墨线的分割构成中,他以变化统一的艺术语言,讲述时间、空间观念下的山水仪态。沧墨浑融中,时间的气韵在笔墨间流淌,亘古洪荒,沧桑巨变,体现黄山变化的沧桑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这正是张金生在深悟哲学原理矛盾统一规律在艺术作品中的得力表现。
敦伦修行,实至名归。张金生正是凭着扎实的艺术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相信,张金生必能以其具有突破性的艺术思维,引领中国山水画的文脉传承,创新发展,走向更加玄奥悠远,博大精深的广阔艺术空间。笔者以拙诗三首表达对其《黄山胜境图》观后感:四上黄山觉画难,峰峦无空白云寒;何时领略天心意,造化神奇到笔端。遥望石峰入云巅,青松画眉比月纤。谁动山心神笔划,百丈瀑布唱绝篇。崔嵬峥嵘数棵松,披翠荡云几春冬。风餐露宿奇伟岸,千年竞秀黄山峰。(文:张本平)
文章原载于家庭周报8月11日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