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家庭周报》7月21日百花园 推荐作品

    2023-7-21 08:27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直面并战胜挫折……<<海伦.凯勒>>读后感

    我读了<<海伦.凯勒>>这本书后,感受到了命运的脆弱,以及海伦对活下去的希望。

    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失败,而海伦是最典型的一个,但她面对失败时却勇敢的站起来,一次一次的去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海伦的一生第一位导师安妮也同样,她与海伦一起去挑战不可能,她是海伦人生路上的指南针,伴着她体验喜与忧,也同时给予她宝贵的知识。

    海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双眼失明但她坚强,她可以克服自身的缺陷,把自己看作正常的人,从不因为自己与他人不同而放弃。

    她还用她坚强的意志,顽强不屈的精神学会了说话,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还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她用她充满智慧的大脑考上哈佛大学,还建起了一家又一家的慈善机构,帮助了无助的与她一样的残疾人。

    她参加了二次大战的伤兵救助和关爱盲人的社会活动。并不知道在此之前海伦对安妮用手语说:“老师,我终于找到了今后的人生目标,我要从事为残疾人争取福利的工作。如果我能尽些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在痛苦深渊里挣扎的人,使他们看到心中的光明,使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过自强自立的生活,那么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人生选择。”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她完成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圆满的画上句号。

    我对海伦坚持不懈的精神由衷敬佩,我要勇敢的面对在人生路上遇到的所有挫折和艰难困苦,战胜它们,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四年级3班 李尚儒)


    乡下大暑

    文/甘武进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城里的人,居家吹着空调或开车到景区旅游避暑。可乡亲们体会不到那种悠闲。庄稼地里,气温的升高,雨水的充足,让水稻、棉花、黄豆等农作物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地里,杂草疯长。除草成了农家当务之急的大事。带上一壶凉茶,戴上草帽,拿着耙子就出发了。地里,杂草除尽,芝麻苗、黄豆苗、红薯苗等扬眉吐气,开始卯着劲儿向上长。

    水稻田里,禾苗长势正旺。此时,也是各种病虫发生的高峰期。得施农药进行预防了。农药按比例兑好水,在喷雾器里搅拌均匀,乡亲们挂在肩上,右手持喷雾杆,左手握住压力杆,开始在稻田里穿梭了。禾苗齐腰,在田间几个来回往返, 汗水从头淌到了脚,全身衣物都湿透了。人虽然累了,可累并快乐着。禾苗乐了,病虫害走开了,乡亲们看到了预期的好收成。

    到池塘里洗个澡,乡亲们身上的药味除去了,身上的汗水也没有了。池塘边,自家菜园里瓜果灿烂:花开得欢,果结的实。看看时间,快到中饭的时候了。于是,将洗净的外衣项在头上,到菜园里摘些果蔬作菜肴。顶花带刺的黄瓜摘上两条,做盘凉拌青瓜;辣椒必不可少,一盘均匀漂亮有股焦香烟火味道的虎皮青椒,可以轻易消灭一大碗白米饭。路过瓜地,乡亲们摘了个大西瓜带回了家。

    傍晚,他们带着一身汗水从田间地头回来了。放下手中的农具,走到水井边,揭开井盖,拉起绳子,放在水桶里的大西瓜从井底升上来。旁边的水池里,是刚压上来的井水,清澈清凉。西瓜稍作清洗,菜刀轻轻切下去,西瓜“咔嚓”一声裂成两片了。红瓤,无籽,吸引着大家的眼光,挑逗着大家的味蕾。拿上一块吃上一口,汁多鲜甜,让人每个毛孔都舒畅。

    夜里,空气中的暑气依旧,但丝毫影响不了大自然歌手的狂欢,水塘里,青蛙露着小脑袋,蛙鼓的声音此起彼伏;知了在树上也不甘示弱,亮开喉咙放声高歌,它们好像欢呼这美丽盛夏的到来,也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活力。乡亲们摇着蒲扇,在树荫下乘凉,望着眼前饱满的繁华,展望一年的前景,心中充满甜蜜的快乐。

    白居易《消暑》诗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古人避暑的那种诗意却值得我们羡慕: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凉。不过,乡亲们自然很难体会,因为有空调了。乡下的大暑,让走向小康的乡亲们,日子比任何时候都过得舒心惬意。

    九峰山的风

    刘向阳

    2023年7月8日,下午2时左右,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们不惧高温炙烤,飞快地行走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双鱼村的路上。由于村里修路,车辆受阻,奔赴石鸡寨只好徒步前行了。

    “荷花”是荷叶镇的灵魂,也许时机未到,荷花一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玉米比比皆是,磡前坡后须发飘飘,硕果累累;楼群别墅飞檐画栋,富丽堂皇。翘首远望,“石鸡”隐约可见,众皆欢呼。

    行约六百米,路旁有一栋三层楼房正在搞装修,几位泥瓦师傅赤裸着古铜色肌肤,汗水熠熠生辉。一个孩童屁颠屁颠跑出来,许是午睡刚醒,他揉了揉眼睛,惊诧地注视着我们。

    领队问:“小朋友,石鸡寨往哪边走?”

    我故意逗他:“‘石鸡’下蛋吗?”

    他龇牙咧嘴地笑,随即给我们指明方向。

    沿着猪肠子般的石子路蜿蜒蛇行,杉木楠竹夹道相迎,大小岩石探头探脑。在汗水的浸泡下,我们顺利抵达“石鸡寨”,即“地质公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巨石,壁立千仞,状若公鸡,只可仰视。从犬牙交错的石缝间进入,凉风习习,别有洞天,好不舒适。偌大的石山,岩石们相依相偎,集合成群,千百年来修身养性,含英咀华,成就哲人模样。你看它们,有的像牛鼻,有的像熊猫,有的像水井,有的像磨盘,有的像炊壶,人间烟火味,点滴都是乡情。

    伫立岩上,迎着这缕盛夏的风,惬意之余,我想到了九峰山的风。

    是日恰逢周六,早上7时许,我们一行人从湘乡城区出发,经320国道、222省道、054县道,驱车70多公里,于9时许到达双峰县九峰山森林公园。向导告诉我们,九峰山位于石牛乡、荷叶镇接界处,南与衡阳县交界,海拔750.4米,面积约212.7公顷,由飞形山、铁钉寨、双乳峰、正托峰、新亭子、鸟飞山、木鱼岭等九峰呈笔架形排列,因此而得名九峰山。

    稍事休息后,我们来到了网红打卡地——天空之镜,它在九峰山半山腰,彩色玻璃墙体,人在上面可立体成像,大家拍照留影后继续向上攀登。

    登山有步梯,行走方便快捷,大约10时许,我们登顶九峰之巅——新亭子。

    新亭子像古战场的炮楼,分上下两层,站在亭上吹风,像酷暑天喝冰凉茶,舒服至极。面朝群山,所有疲惫尽消,似乎全世界都是你的,忍不住要大声呐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外面热浪滚滚,白云悠哉游哉,迎着九峰山的风,视野更加开阔。一眼瞥见密集的楼群,误以为是湘乡城区,其实还隔着好几座山哩。峰峦相连,翠绿成海,在绿色的海洋深处,间或点缀着几栋屋舍,白晃晃地闪光发亮。

    山不在高,有人则名,有文则灵。踏足九峰山,我们所行经的路,在历史长河中,也许王船山来过,曾国藩来过,蔡和森来过……品味着九峰山这股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离开双鱼村石鸡寨,前往荷叶镇富厚堂曾国藩故里。

    湘乡人到了双峰,不去曾国藩故里走一走,就会觉得遗憾。停好车后,我们大步流星奔向富厚堂。它的外观呈“一”字,典型的砖木结构,看上去朴实庄重,不失气派;其庭院深深,分设八本堂、归朴斋、勤敬斋、思云馆等。即便天气炎热,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足见这位晚清第一中兴名臣的重大影响。

    曾国藩的学生曾为他撰写一副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一生评价极高;青年毛泽东也十分佩服曾国藩,评赞其“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沿堂前半月塘,步入荷花的世界,虽无“荷叶罗裙一色裁”的景致,却有着“照水红蕖细细香”的雅䪨、“风定池莲自在香”的悠闲、“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的热烈……回眸一望,富厚堂宛在水中央、荷叶上,历史烛照他率湖湘子弟驰骋战场,让“无湘不成军”的口号振聋发聩,响彻云霄。

    返回时,乘着凉爽的夏风,我们参观了位于井字镇杨球村的蔡和森、蔡畅故居。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1年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人,蔡和森的光辉思想彪本史册,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笃行不怠,为时代、为人民抒写崭新的篇章。

    活动结束,车子缓缓行驶在九峰山下,平坦洁净的柏油路,排队欢迎的旗杆、路灯,错落有致的楼群建筑,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仿佛丹青妙手绘出的一幅幅美好画卷……

    文章原载于家庭周报7月21日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