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李国坚诗集《迎光者:108位诗人素描》出版

    2023-6-29 16:16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迎光者:108位诗人素描》推荐语

    在林林总总的诗集中,《迎光者:108位诗人素描》可谓独树一帜。

    作者将108位诗人的名字作为这部诗集诗写意义而出现,可能是国内第一位以诗语言的方式去素描诗人群体的诗人。值得关注的是,诗集里面的“名字诗”格局不同,各具特色。有些是本着名字本身延伸出来的情感,乃至获得精神上的抚慰;有些是根据生活接触后获得的印象,从中取材汲取“名字”的语义或含义,甚至是发生在名字之外的一些故事性参与。这些关于靠近诗人情感上的东西都被诗人放在了心间。诗歌作品在探求作者自己与诗人的关系之外,还探求诗人与诗歌以及诗歌融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李国坚诗人,笔名独上西楼。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兼文教卫体与文史委员会委员,益阳市梅山道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出版诗集《幸福再深一度》《迎光者·108位诗人素描》。

    序(节选)

    /杨克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如下的话:“不仅早在西周据说就有‘曲水流觞’,兰亭修禊,王安石邀名人雅士高官饮酒赋诗引为千古佳话,然而古人也并不是人人能诗。据史载,有11人写了2首诗,15人成诗1篇,也有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3觥。王羲之将诗汇集,乘酒兴书写了天下闻名的《兰亭集序》”。我的意思是说,自古诗歌就是诗生活,所谓雅集,也是文朋诗友之间的游戏。且哪怕古代的文士风流,也不是人人任何时候好诗迭出。而推杯把盏间,酒肆唱和,茅屋小酌,都能吟诗。乡下的读书人,更不是要创造佳作,成为大师,才写诗。如同一个人吹笛子,拉二胡,是生命丰富充盈的表现。

    今人李国坚的108首诗全为致人唱酬之作,一部分为网友类型的诗人,或者说诗歌爱好者,也许从未谋面,却通过电子屏相谈甚欢,良游方寸里,何必待相逢,这是李白与杜甫在他们那个时代做不到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阅读,他们多为成名已久的诗人、甚或有的已驾鹤西去,但皆是神交已久,相通灵魂,以诗行作暗径,会晤这些高级而有趣的灵魂圈子的诗人。当然,也有现实中能经常见面的友人,交往甚深,有感而发,即兴而作。最后一首,是写给心目中的诗神,却视为良朋知己。

    我谈及古代伟大诗人,并不是类比李国坚也如是,也并没有认为他的诗因此就如何优秀,只是表明这样的写作方式从来就是诗歌生态。故而我们再看李国坚写给鲁克的诗,语从至情发出,是因为鲁克当天强忍住父亲驾鹤仙游之悲,匆匆回深主持“深读诗会”,诗会结束时作了简短说明,便哽咽,后更泣不成声,诗会现场特别的安静中有被感染后的泣啜声,李国坚即时便写下:我们的眼睛里流淌着鲁克老师的泪水。李国坚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也很是感人:

    大地从来没有今天沉重

    稻谷从来没有今日深沉

    阳光和白云去了哪里

    天空从来没有今天这么低沉

    脚步从来没有今日这样沉闷

    骨肉相连的老父亲

    血脉相牵的老爸爸,你去了哪里

    太匆匆的送别

    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啊

    太匆忙回到深圳

    拿起深读诗会的话筒

    一切都没有准备好啊

    这一刻,天知道

    有多么不习惯啊

    这一刻,却真正理解了强颜欢笑

    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此诗,不雕不琢,天然成响,故妙。若说“我们的眼睛里流淌着鲁克老师的泪水”,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深情赖有妙语达之。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才是赠人之诗的精萃所在。

    当然,李国坚这些对诗人的“素描”,很多仍局限于诗人间的“神交”,很多诗人缺乏真正的深交,哪怕是真正意义上的“深读”,没有现实中友谊的基础,部分诗作仍是“浅”了。汪伦在桃花潭边设宴为李白饯行,“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通宵达旦饮酒。到天明时,微熏的汪伦送李白上船,在岸边拍手舞蹈,唱起《踏歌》一曲。李白大为感动,才写下脍炙人口的《赠汪伦》。

    据传,李白的这首诗后来被汪伦珍藏,他死后,其子孙一直奉为“传家宝”,流传至今,而两人的故事也了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见,赠人之诗,写得好,是可以流芳百世的。

    李白的游历也决定了他的“交游”,三教九流,才人生百态。

    所以,赠人之诗,也不要局限诗人圈。

    情真,意才切,我想,人生贵相知,必追诗与远方。

    是为序。

    2022年9月1日

    杨克:广西人,诗人。国家一级作家,编审。2021年1月当选第四届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世界文学》《上海文学》《花城》《当代》《大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家》《山花》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及小说,并在《他们》《非非》《一行》等民刊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