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根兴‖用官瓷讲述开封故事
2023-3-10 05:35 家庭周报核心提示:
陶瓷是一张传播中华文明的名片,从古至今在华夏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陶瓷文化是主要载体之一。中原是陶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宋代五大名窑河南居其三,官窑、汝窑、钧窑成为中原文化的标志。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现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和工艺进步,为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陶瓷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守正创新,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2023年2月,2022·中原陶瓷“守正创新”年度人物及作品宣传推介活动揭晓,开封市官哥瓷器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郭根兴成功入围,成为开封官瓷界根植传统工艺,开拓创新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郭根兴,男,汉族,1964年3月生,开封市龙亭区人,原籍禹州市浅井镇浅井村,大专学历,工艺师;河南省官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理事;开封市官瓷协会副会长,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开封市官哥瓷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
2003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后,开始下海经商。在禹州市神垕镇刘富安工作室选购3件钧瓷作品,被刘富安渊博的陶瓷学识、精湛的雕塑技艺和钧瓷丰富的窑变釉色所吸引,对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禹州市钧瓷一厂原厂长苗宗贤的指引下,与李和振钧瓷坊李和振、杨志钧窑杨志、苗家钧窑苗长强等接触较多,较为详细的掌握了钧瓷的制作及鉴赏知识。2009年8月,在著名钧瓷文化学者杜贤益的帮助下,搜集整理炉钧历史资料及珍贵图片,并和其他编委一起策划出版钧瓷史上首部炉钧专著--《中国神垕李和振炉钧作品集》,助推钧瓷界形成了十几年炉钧生产与收藏的高潮,扩大了钧瓷受众群体,为钧瓷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2011年10月,与开封官瓷研究所王振宇等人合作进入开封官瓷行业,他和王振宇一起携带开封独特的官瓷釉方,在神垕镇李和振家用柴窑试烧官瓷。2012年8月,积累柴烧官瓷经验后在开封市协助王振宇建窑,学习探索开封官窑的烧制技艺。2014年2月,在开封市龙亭区西大街注册成立德顺斋宋瓷店。2021年3月,在开封市龙亭区北关庄建立郭氏官瓷生产基地;同年6月,在龙亭区西大街新都汇成立开封郭氏官哥瓷器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艺术总监。2022年3月,被聘为河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宋代官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为该项目烧制100多件精品官瓷。
2003年,他进入陶瓷收藏和商圈后,专攻仿宋古瓷并参与制作。早年仿制的宋代钧瓷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市场的认可。2011年之后,又转而研究仿北宋官瓷。他沉浸于仿宋官瓷的烧造、研究和推广当中,并颇有收获。10余年间,采用燃柴窑炉,燃煤窑炉,蓝炭鸡窝窑炉,天然气窑炉烧出了近万件仿北宋官瓷精品。特别是采用小炭窑仿烧北宋官瓷,填补了开封官瓷烧制历史上的空白,创新了官瓷的烧制方法,得到了河南省、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组织的认可和陶瓷收藏人士的青睐。
传统工艺复仿制北宋官瓷。郭氏官瓷还原火烧制,采用原矿釉呈色,不添加化学色剂,烧成难度大,成品率较低。作品大部分手拉坯成型,造型注重圆、扁、方、长、曲、直、缩、胀,刚柔相济。器型棱角突出,起伏恰当,格局合理,线条流畅,古朴典雅,浑厚庄重,装饰简洁,美观大方。主要类型主要有瓶、尊、炉、洗、罐、碗、花盆、壶等。器物开片大且深,片纹有柳叶纹、牛毛纹和蟹爪纹等等,并呈现出独特的鳝鱼纹效果。器口所施之釉微有下垂,内胎微露显出天然的紫口;垫饼支烧,胎足无釉,还原气氛下成为黑红色,正是铁足的模样。器物的手感滑腻,有些许颗粒感,釉色如玉,闪现着含蓄温润的光泽。虽是新瓷却没有一般青瓷那种“贼亮”的浮光,有种天然古朴的雅致味道。为追求北宋官瓷的韵味,原材料经过细检之后要沉化,一至两年才能使用。沉化后的原料再经过精检、碾碎,再有晾晒、二次沉化之后练泥。成型之后开始修胚,多一分而肥,少一分显瘦,对造型的要求特别苛刻。等泥坯晾干之后,再进行素烧,炉温达到950度左右定型。为了追求薄胎厚釉,要经过三次浸釉,每次进有时间控制在3秒钟左右。将晾干或烘干的釉坯放在窑炉中,摆放密度要有利于火焰的流通。上、中、下窑位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最后用煤烧、柴烧的二次还原烧制法烧成,开窑。
研究并仿制成功官窑粉青釉。10多年的官窑研究,上百次的试验烧制,根兴对官瓷的感触颇深:北宋官瓷釉色为单色釉,有粉青、炒米黄、月白、灰青、翠绿5种颜色,以粉青色为主。官瓷的“紫口铁足”是最主要的特色,器皿口边缘紫口是在烧窑的过程中微微泛紫,官瓷的胎泥含铁量比较多,在还原气氛之后就会还原成含铁的成分,足部呈现铁褐色,称为“铁足”;官瓷的开片是龟背片,大开片纹,色自粉青珉火气,尤如鳝血裂冰肤……”;官瓷温润如玉,薄胎厚釉,追求玉质感,粉青釉是其主要特色。他采用开封陈留的白垩土,以精选的长石、方解石、石英石、玛瑙、翡翠为主料,栗木灰、石灰石做配料,制成粉青釉的基础配方,并根据所用矿石原料成分含量的不同随机加减。制作过程中蘸釉的次数一般在三遍以上。先用柴烧到900多度,然后加煤,窑炉中在还原气氛的时候,必须用煤的矿物质成分产生还原,当窑温升至1260——1280℃之间时,根据经验及火样烧成情况住火。粉青的釉色有着“晨露未干时,隔纱望晴空”的美感,北官窑追求的是类和田青玉的质感,他复烧官窑瓷片其内外釉水的厚度相加已经接近坯体本身的厚度。粉青釉色有着类莫兰迪色调的“高级美感”,是一种独特的在蓝色里渗入了灰色调的雅致素色。即便是开片里的鳝血纹路,也像是粉色里加入了灰白片,不鲜亮,不妖艳,不张扬。这样低饱和度的釉色,平和自持,舒缓雅致,有着略显冷静的感觉。
以国潮文化引领官瓷创新发展。根兴认为,官瓷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在精研古制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相贯通。与时尚文化、潮流文化、空间艺术相结合,设计烧制符合现代社会生活使用场景的官瓷器型,如咖啡杯、可乐杯、冰桶等。他从故宫淘宝和故宫文创汲取营养,金榜题名圆珠笔、必定夺魁文件夹等新潮小文具激发创作灵感。故宫文创带着传统皇家的讲究和祝愿,一个现代的马克杯,上面印着精美的传统宫廷纹样,这种纹样在古代被称作“喜福连绵”,既是中国经典的内核与国魂,也赋予美好的寓意,进而形成故宫文创的国魂潮形。2022年11月, 郭根兴精心设计一款“汴樽” ,用菊花和八道玄纹做装饰,充分体现开封元素,在樽的正面上方施一朵铁色菊花,表现脱俗高洁的秋菊宋韵。在樽的下部设计八级城墙,在增加视觉稳固感的同时,又暗示了八朝古都的煌煌千载史迹。“汴樽”,以汴为名,以樽为形,在摹古与创新中探寻当代官瓷艺术的新境界。汴樽取法玉琮,高约尺余,上圆下方,中通外直,卓立峻拔,以参天地;汴樽既兼具官瓷“紫口铁足鳝血纹”的传统特征,又大胆增加铁釉使用面积和范围,打破官瓷铁釉只现足底的陈规,重新调和青色与铁色的比例关系,营造出既现代又古雅的美学意蕴;尤为精妙者,移贯耳炉之双耳于汴樽之端,不仅增加了对称平衡之美感,而且传递出古为今用的精神,反映出郭氏官瓷坚持与古为徒、古中取新的艺术追求,使汴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又一力作。
“汴尊”用官瓷独特的工艺表现古城文化风貌,展示开封文化产业的特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赞赏和肯定。
匠心创造经典,付出终有回报。近20年的辛勤努力,根兴已经在开封窑崭露头角,收获颇丰:创作的官瓷盘口纸槌瓶、宋韵壶、菊花洗三件作品被评为第二届“开封礼物”优秀旅游商品;官瓷作品入选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河南工艺美术精品展。2014年,官瓷“盘口瓶”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6年,官瓷“盘口纸槌瓶”在河南省陶瓷烧制技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金奖,“直口玄纹洗”获铜奖;同年,官瓷“盘口纸槌瓶”在第二届中国五大名窑及历史名窑展中获铜奖,官瓷“直口玄纹洗”获第二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铜奖。2017年,官瓷“八棱瓶”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同年,官瓷“宋韵壶”在河南省第四届“大河杯”中原壶设计大赛获特金奖;2018年10月,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复烧北宋官瓷精品专题展览,在宋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业界的高度评价,认可展出的官窑瓷器达到了复烧北宋官瓷的新高度;同年,官瓷“直口洗”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铜奖。2019年,官瓷“八棱盘口瓶”“葵口洗”在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八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2020年,官瓷“葵口盘”在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获金奖;2021年,设计制作的“官窑宽足洗”在第一届中国(宝丰)官窑瓷器烧制技艺大赛官窑瓷器烧制技艺组中获二等奖。同年3月,在开封市龙亭区成立集研发、设计、成型、烧制、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占地4000平方米。带领徒弟镂雕细琢,精心传授官瓷烧制技艺。2022年2月,为河南大学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宋代官窑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烧制官瓷,烧制的珍品官瓷可以和传世品媲美;2023年2月,被河南中原文化创意研究院等三部门授予“2022·中原陶瓷‘守正创新’ 年度人物”称号。(孙炜宸,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