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收藏

    志在陶瓷 钧行天下——记中原大工匠刘志钧

    2022-12-11 16:23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刘志钧出生于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的河南禹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父亲是禹州制药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志钧”这个名字也是父亲给起的,注定了他一生“志在钧瓷”。

    人物名片:刘志钧,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原大工匠,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郑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茶器制作大师。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当刘志钧结缘陶瓷,一眼便是半生,知天命之年的他还将在陶瓷的道路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半生烟雨半生痴

    刘志钧出生于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的河南禹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父亲是禹州制药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画家。那时候父亲设计一些小瓷瓶作为药品的包装,这些瓶子由神垕的瓷厂制作,于是他就经常跟着父亲到钧瓷厂,钧瓷厂展品室里五彩斑斓的瓶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后来制药厂要扩建车间,挖地基时挖出了很多白花花的瓷器和碎片,之后这个地方被定为“钧官窑遗址”,在遗址旁边建立了禹州钧瓷研究所,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刘志钧的家门口,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志钧”这个名字也是父亲给起的,注定了他一生“志在钧瓷”。



    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八大油画家之一的尚扬因为要为武汉的江汉图书馆做大型陶瓷壁画,陶瓷壁画的烧制就放到了禹州瓷厂,此时的刘志钧正好在备考美术专业的大学,所以他就天天课余去厂里学习绘画,看他们做陶瓷、做壁画,有幸得到名师指点,湖北美院单招他考了个专业全省第一。经过名家的指点,刘志钧开启了新的视野,他对追求艺术极致的观念渐渐树立起来。论语里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那段经历教会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求更高目标,即便是暂时无法实现也能从中积累经验,为更好地创作奠定基础。

    毕业后,刘志钧从事了一些设计工作,但内心却得不到满足,于是选择到郑州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其间与钧瓷研究所副所长刘富安交好。当时,刘富安是钧瓷界唯一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对钧瓷精益求精、琢磨推敲的精神影响了刘志钧。后来刘富安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作为兄长,他极力邀请刘志钧尝试钧瓷艺术,做一些自己的东西。科班出身的刘志钧满脑子都是现代设计的艺术理论体系,主观地认为产区出来的瓷器都比较老旧、陈腐,他想做一件打破这种局面的东西,于是设计了人生中的第一件钧瓷作品《腐——钧瓷感怀》。



    一生只做一件事

    做一件东西的形很容易,但是要想做出东西的本质、内在灵魂,那是需要沉下来反复琢磨、修复的。为了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刘志钧几乎把中国所有传统瓷器的造型学习个遍,可以说刘志钧的前半生都在沉淀自己,为将来铸就“刘氏钧瓷”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2003年,他拜“钧瓷泰斗”晋佩章为师;2008年,又成为“中国陶瓷设计泰斗”张守智的关门弟子,在此期间,他心无旁骛,专心制瓷;2015年,其作品《祥云》系列获得全国陶瓷艺术评比金奖。刘志钧回忆说:“我那个时候年轻气盛,觉得拿大奖是很重要的,老师张守智看出了我的心高气傲,他告诉我,拿奖固然重要,但是能静下心来把一件小作品做到极致才是匠人该做的事,可以试试好好地做一做茶盏。其实,我2013年就开始做茶盏了,但是要想做到老师口中的极致,还需要再努力努力。”谁也不承想,这一努力,刘志钧就倾注了近10年光阴,至今他仍在努力做那件极致的茶盏。



    刘志钧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极致和专注,要在“怎样做好瓷”上下功夫、动脑筋。专注一件事其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不但要补充理论架构,更要用丰富的实践去呈现理想的作品设计,挑战工艺难度,这就需要不断地试验,要学会大胆地去试错,去尝试不同陶瓷材料在理论极限的条件下的面貌和表现,他开玩笑说这叫破坏性试验,通过反复试验得到的结果,去打开工艺提升的空间和路径,熟能生巧,绝活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刘志钧说:“从世界陶瓷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虽然是瓷器的母国,但是很遗憾,现代世界陶瓷的顶端品牌都被国外占据,如英国的韦奇伍德、德国的麦森等。而且他们学习做瓷器不过一二百年,但是从机械性能、审美功能等方面都超越了发展两千年的中国传统瓷器,提起这便是五味杂陈。”所以,刘志钧觉得人生一辈子,干不了多少事情,能埋头干好陶瓷,为重现中国陶瓷事业辉煌尽一份力就足够了。



    俱怀逸兴壮思飞

    身为陶瓷匠人、陶瓷从业者,既要做好瓷器,又要有让中国陶瓷再度崛起的信念。最近刘志钧的书案上又多了好多陶瓷类的书籍和材料,有一部分都是他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绝版资料。读书学习是他从事陶瓷创作之外的最大爱好。他坦言:“我现在已经过50 岁了,看书很慢,而且要不停地做笔记,有时候一个关键词,我要查很多资料才能弄明白含义。一本 300 多页的书,一天顶多看个七八页。有一部分是旧书,温故知新,一些知识点,以往看的时候没注意到,现在再去仔细琢磨,又给了我新的启示和发现,能解开一些技术上的疑惑。新资料当中有很多新的知识,我自当我是小学生,只能拿着笨办法从头补课,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手艺人不光要把手艺练精,也要从学海中找到航向。”



    2018年刘志钧被评为“中原大工匠”“郑州市劳动模范”,2021年刘志钧的陶瓷艺术工作室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动模范工匠创新工作室” ,今年已经53岁的他始终保持归零心态,随时放下以往的身份和成就重新出发。刘志钧认为,想要把一件事做好,首先要相信这件事可以成功,之后再不断地尝试和完善。中国的陶瓷行业经过无数匠人的努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尖端陶瓷被用于我国的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做加工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做好中国品牌,做响中国品牌,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用科技、设计、品牌让中国陶瓷登上世界陶瓷的巅峰。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