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舆情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传播能力!韩立明寄语市属媒体记者

    2021-11-9 11:42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11月8日 记者节

    对于所有的记者来说

    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

    关于这个节日的记录

    还得是记者们


    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专程走访慰问市属新闻单位,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一线记者代表深入交流,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韩立明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和记者交流


    韩立明说,党报、党刊、党台、党网、党端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影响力更高、更广、更远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韩立明对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抗疫期间创办的“我的大学”直播栏目给予充分肯定。她说,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要继续发扬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优良作风,把更多镜头对准人民群众,记录城市变迁,书写时代进步,以更新颖的形式讲好南京故事,在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新征程上更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座谈会上,韩立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九十周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闻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也为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市新闻宣传战线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使主流媒体更具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韩立明强调

    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根本原则,始终坚持党媒姓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特别是要把学习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覆盖面和穿透力。

    要把紧扣时代脉搏、讲好南京故事作为职责使命,围绕市党代会明确的奋斗目标、确定的重大任务,突出宣传重点,创新传播方式,把握时度效,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不断提升城市传播能力。

    要把与人民群众共情共鸣作为精神力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知道市委市政府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同时充分反映民意诉求,开展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要把守正创新打造一流媒体作为不懈追求,主动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推进融合发展,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技能本领,聚力形成与南京城市地位相匹配、与省会特点相适应的媒体矩阵,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市领导陈勇、蒋跃建参加。

    座谈会上,来自报业和广电集团的李冀、戴六华、谢臻、周涛、孙文川、杨晓丹等6位记者代表先后发言。

    实干兴网 锻造铁军


    李冀 南京报业集团党委委员 龙虎网董事长 总编辑

    从业十多年来,从报纸到网站、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一线记者到管理者,我正亲身经历前所未有的媒体行业巨变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这次为新华社90周年所发的贺信,我深刻感受到媒体青年员工培训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要持续加强学习,锻造一支铁军,既继承集团前辈们政治家办报的优良传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主动融入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不断增强全媒体时代下的生产和传播能力

    坚守初心 扛起担当 勇于创新


    戴六华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采访中心主任

    30年的工作和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媒体人身上的责任、对新闻行业的坚守和创新的重要。

    创新没有止境,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

    今天的座谈会和新闻从业30年对我来讲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以此为契机,坚守初心,扛起担当,勇于创新,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做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 传播时代强音


    谢臻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政务舆情研究院主任

    我们新时代的媒体人要用更高的视野、更新的技术、更强的实力,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手段和媒介传播方式,讲好南京故事,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做好网上网下“同心圆”,真正让南京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歌声嘹亮、身强体壮。

    以人为本 守正创新


    周涛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产品中心教育发展部主任

    疫情期间,南京广电集团抽调近200名骨干参与《我的大学》大型直播节目的制作,播出后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播出效果远远超出传统电视预期,展现了主流媒体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资源办好事的能力

    下一步,《我的大学》将定位于传授知识、增强技能、创造欢乐、服务民生,通过“全网直播+全时互动”“线上节目+线下参与”的形式,为“创建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深入践行“四力”

    做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人


    孙文川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新闻采集部主任助理

    作为一线记者,我一直以“重大事件我在现场”为己任,今年7月疫情发生后,我和另外三名同事第一时间进驻禄口街道。

    在抗疫一线,我遇到了很多 “伟大”的普通人,他们说不出华丽的语言,却在危难时刻,爆发出极大的勇气,挑起最重的担子、去啃最硬的骨头。

    这些普通人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坚守人民情怀,要践行“四力”,报道好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

    融媒体时代,重塑了媒体格局,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我们主流媒体的报道更是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形成主流思想舆论的强大声势。

    ‍‍‍‍‍‍‍‍‍‍‍‍‍‍‍‍‍‍‍‍‍‍‍‍‍‍‍‍
    ‍‍‍‍‍‍‍‍‍‍‍‍‍‍‍‍‍‍‍‍‍‍‍‍‍‍‍‍

    狠抓精品生产 不断提升影响力


    杨晓丹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新闻采集部编导

    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通过一部部精品力作,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以此不断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新闻不能只有短视频,不能一味追求流量。

    作为新闻记者,我们都必须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牢牢记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继续鼓与呼。

    很多人一听到记者这两个字

    总会跟光鲜靓丽联想在一起

    你要这么想

    其实也没错

    今年

    我们又拿下了大奖

    记者节前夕,第3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的电视消息《小西湖里的别样团圆》,喜获中国新闻奖。


    该报道以多位小西湖片区老街坊邻居,在翻新的老宅聚会欢庆中秋、国庆双节开篇,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小西湖微更新改造前后的风貌变化,以及居民、建设方、社区、专家学者等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过程,呈现出一幅“家国同圆”的温暖场景。


    围绕小西湖片区改造这一社会治理的议题,主创团队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跟踪采访报道,积累了大量的珍贵的素材。


    最终这篇消息浓缩剪辑出了3分52秒的成片,素材和成片比达500:1。

    消息以小见大,由此引出“老城改造需要延续城市之魂,那么最终的目标是人民满意”这一主题,它也是本届中国新闻奖江苏省获奖作品中唯一的电视消息类作品


    周茉莉 《小西湖里的别样团圆》主创人员、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记者

    这是我们南京广电融媒记者团队,充分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当中的一次有益的尝试。这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也让我们更加地坚信,我们的新闻传播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去讲好百姓故事。

    近年来,南京广电集团始终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此次,南京广电集团《在武汉》等3件作品获得第24届江苏新闻奖。其中,《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以及《和平的森林——2020南京和平论坛》,都是融合创新类作品





    其中,《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是南京广电集团为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推出的百集微纪录片


    它取材自2013年同名12集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纪录片中包含大量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包括近期热映的《长津湖》战役,和近500位战争亲历者的采访。


    杨兰 《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编辑、南京广电集团牛咔视频产品部副主管

    为了符合现在的平台传播和用户的收看习惯,我们把12集、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剪辑成了100 集、每集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全网进行了分发。它现在有了累计近亿次的浏览量,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2021年

    在最核心的现场、最艰难的日子

    最温暖的时刻……

    都有新闻人奋斗的身影

    采真相、传温暖、聚力量

    新闻人不辱使命,时刻与你在一起

    11月6日,在记者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

    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

    并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这是一份温暖和关爱

    更是一份鼓励和期望

    新闻人要坚定不移跟党走

    反映人民心声

    记录时代精神

    传播中国声音

    不负总书记嘱托


    内容来源: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记者周亮 王飞 陈震坤 王武 过志林 缪雨凡 上官苏隽 刘传旺 彭硕 陈佳 杨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