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理财

    理财大变局,来了

    2021-11-10 10:41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国家对财经自媒体、财商训练营、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币圈等各金融理财细分领域的严监管将会持续升级,360度无死角规范。

    这一切,从7月起,我就早有预期,也早有准备。

    7、8月的直播和10月底的《共同富裕、严监管和理财大变局》直播中,我都反复提到大环境的剧变,和我的悲观预期。

    3个月前,我已主动隐藏蛋卷场外一键跟投组合。

    2个月前,我就提前写好“遗嘱”:《给我这段人生,做个阶段性总结》

    如今艳阳不在,凛冬已至,我也没啥意外和不舍,就给大家伙尽责汇报,走下流程吧~


    这两天,很多人已从各大官媒获得消息——

    全市场所有大中小V基金组合,不管支付宝、理财通、天天基金、蛋卷基金、数米基金、好买基金、新浪基金、且慢……全部下架。

    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变局?

    要回答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得先理解基金行业长久以来的底层矛盾。

    上个月写的《金融女硕士,炒股亏光偷超市…》一文中,我提到景顺、富国、交银三大基金公司,最近共同发布了一份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

    他们想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主要原因是,人性天然喜欢追涨杀跌随大流,大部分人永远在市场火热时,才开始关注股市,疯狂投入资金;市场转冷时,要么拼命杀跌,要么不闻不问。

    投资想赚钱,本质是要低买高卖,但大部分人永远高买低卖,怎么可能赚钱?

    但这份报告不敢说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基金公司的“助纣为虐”。

    正因人性天然有很多弱点,才需要接受教育。

    但教育产业提供的是智力或知识服务,因认知差异,买卖双方地位严重不对等,买家很难分辨卖家到底是真心服务还是故意忽悠。

    一旦完全市场化,难免会被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所支配。

    教育商家为了多赚钱(贪婪),拼命玩套路;

    学生和家长基于对未来的恐惧,又会拼命砸钱,高度内卷。

    所以教育行业的主体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私营教育机构,只能拾遗补缺。

    这也是主打学科教培的新东方们必须“死”的根本原因。


    基民买基金是为了赚钱,但基于人性弱点和缺乏教育,又大多亏钱,所以投资者教育同样迫在眉睫。

    谁来做呢?

    基金公司。

    基金是你发售和管理的,你是服务基民的第一责任人,当然责无旁贷。

    另外银行、券商这些基金销售渠道,拥有更广泛的网点和更多的客服,也应承担起投教责任。

    但现实中,他们一直没做好投教工作。

    一是因为,理财教育和资产管理是两码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一定是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

    教育,并非银证基所长。

    二是因为,基金公司没有逆人性做投教的动力。

    基金收入有三块:买卖手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

    申购费买入时一次性收取,已被打到一折,一般0.1%-0.15%,一般全归券商、银行或三方(比如天天基金)等渠道。

    赎回费卖出时一次性收取,不打折,一般0.5%,一部分归基金公司,一部分惩罚性赎回费,归入基金资产,折算到净值中,由全体基金持有人分享。

    管理费在持有期间持续收取,费用折算到净值中,由基金公司和渠道分成。

    托管费和管理费差不多,只不过归托管银行,没啥花头。

    基金公司想多赚钱,就要多买基金,多赚申购费,并鼓励基民长期持有,多赚管理费。

    顺人性而动,在市场狂热期推销,都不用怎么发力,头脑发热的基民就会踊跃申购,一发一个爆款,基金公司最容易赚大钱。

    逆人性而动,在市场低迷期推销,使出吃奶的力,也差强人意,事倍功半,所以基金公司就没动力花更多成本做投教。

    就像愿意为小姐姐大长腿刷火箭的人很多,愿意为艰深难懂的知识付费的人很少。


    所以抖音天生躺赚,知乎很难变现。

    银行和券商也一样,没人会放着眼前的肥肉不吃,去啃硬骨头。

    我吃饱喝足就行,基民赚不赚钱,关我屁事?

    这才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更深层次的原因。03

    但过去这些年,投教这件事,却被各路理财自媒体大V逐渐做起来了。

    一方面,我们说人话,讲真话,也没基金从业人员公开发言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自然更容易赢得老百姓认可和信赖,更适合投教工作。

    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是粉丝经济。

    大V们必须屁股坐粉丝(基民)这边,拼命想办法帮粉丝赚到钱,树立口碑信誉,获得粉丝信任,才能持续生存。

    大V有很强动力,在市场低迷期,拼命喊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定投,静待花开。

    粉丝基于信任,也更容易坚守过来,最终赚到钱。

    最近一个鲜活案例,就是2018年的寒冬

    而眼下正在发生的更鲜活案例,就是深套中的中概股基金

    以上种种过往,我都在《给我这段人生,做个阶段性总结》一文中,做过详细剖析。

    2018年起,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大V跟投组合。

    对粉丝来说,一键跟投直接抄作业,简单省力,是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刚需。

    对大V来说,粉丝跟投可以分到一部分申购费,也算一种可持续商业模式,能使大V更用心管理组合,做好投教工作。

    对基金三方平台和基金公司来说,数据显示,跟大V组合买基金的基民,持有时间明显长于普通基民,赚钱比例也明显高于普通基民,又赚钱又赚口碑,也乐见其成, 拼命扶持。

    所以市场一直有种观点:在中国,大V组合实际上承担了美国当年由Vanguard(先锋领航)等基金投顾公司担任的投顾角色。

    但任何不受监管的新生事物,都是双刃剑。

    自由意味着活力,也意味着混乱。

    虽然大V们在投教工作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但由于毫无门槛,很多三方平台为了做大规模,来者不拒。

    随便哪个阿猫阿狗稍微有点流量,都能上组合,甚至有些根本不是理财圈的自媒体,根本不懂理财的V也来分一杯羹,胡乱指导,鱼龙混杂,把基金组合这潭水搅得非常浑,引发的争议和投诉也越来越多。

    比如年初那波行情中,有些啥都不懂的00后小屁孩也跑B站上开讲基金投资,自己还是个新基民,基础知识都漏洞百出,就急着割其他00后韭菜……

    从政策法规上说,大V组合这事从来都是不合规的。

    只不过之前没引起上层注意,就没发力整治。

    但对监管来说,市场上那么多大中小V,我哪知道谁是专业良心的,谁又是割韭菜的?

    就像当年P2P,有人想认真做普惠金融,也有人想捞一票跑路。

    监管,无力分辨。

    结果只能回到中国特色监管老路上——

    一刀切,都给我去死……


    但投教工作还是要有人做啊,“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啊。

    所以还是只能回到欧美老路,给基金、券商和三方销售平台,发放投顾牌照,持牌经营。

    获得投顾牌照的公司,就能名正言顺推出基金组合,并向基民收投顾费。

    其商业逻辑是:我向基民收服务费,屁股就坐基民这边,想方设法帮基民赚钱,更有动力做好投教,不会单纯以销售为导向。

    投顾投顾,重点不是“投”,是“顾”,你要成为基民贴心的理财师。

    但现实问题是:

    1、有多少国人能接受买基金还要额外支付一笔投顾费的?

    在基金业高度内卷的惨烈价格战中,目前最便宜的基金管理费已被压到0.15%/年,而投顾费可能高达0.5%-1%/年。

    我一年额外支付的投顾费,比基金管理费还高,你愿意支付吗?

    2、基民付了投顾费,就一定能获得完全客观中立的基金投顾服务吗?

    目前申购费和管理费分成的商业模式,已在基金和券商形成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基金销售和基金投顾是相互抵触的两种商业模式,基金公司内部的新势力要革老部门的命,有那么容易吗?

    如何才能保证投顾部门不受销售部门和总部的业绩施压,导致投顾动作变形,无法保持中立呢?(给基金公司输送利益)

    和传统大型保险公司,看到互联网保险是大势所趋,但线下代理人模式尾大不掉,拼命阻挠,无法自己革自己的命,完成快速转型,是一个道理。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事实上,投顾牌照2019年已试点发放,今年又大规模发放第二批。

    但哪怕被监管寄予厚望的支付宝“帮你投”和理财通“一起投”,依然重“投”轻“顾”,没能达成监管期望。

    我去年还专门吐槽过这款“割韭菜”的投顾产品,那么未来大V组合还能搞吗?

    理论上可以,但必须拥抱监管,合规经营。

    可预见的模式有两种:

    一是大V必须入职(签劳动合同,交五险一金)有投顾牌照的公司,才能继续推组合。

    二是大V不入职,也就不能做主理人,组合由基金公司团队负责打理,大V只能做投顾组合的宣传渠道(私底下给组合建议?)

    但有两个问题:

    一是不管走哪条路,大V个人品牌、形象、投资策略能否露出,依然存疑。

    如果这个组合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和大V没有强捆绑,还能叫大V组合吗?你还信得过这样的大V组合吗?

    二是不管走哪条路,都要收投顾费。

    投顾平台和大V能够赚一块收入,自然充满积极性,但基民却要额外多交一笔费用。

    总之,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监管进一步出台细则。

    最后说说力哥的选择。

    2018年6月,我在蛋卷基金上架了“力哥七步定投实盘”组合。

    2020年6月,我又在天天基金上架了专供会员的“年年有余”、“长跑健将”、“现金为王”等一揽子基金组合。

    今年夏天,我预感到大V组合被严监管的一天可能快来了,便主动隐藏了蛋卷组合,新人已无法继续跟投。

    天天组合,也逐渐边缘化,要么建议会员跟投“沙漠绿洲”,要么让班主任度身定做基金组合(都只有基金名单,没有一键跟投组合)。

    大V组合下架,也意味着我或班主任推荐任何基金,都不再有任何利益相关,真正做到完全客观中立的理财服务。

    目前,我已拒绝券商、基金公司和三方平台所有邀约,未来不会在任何平台,上线任何场外基金投顾组合。

    因为我的初心就是做良心理财自媒体,我的利益必须和粉丝利益一致,这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大前提。

    过去跟投组合,荔枝们不用多掏一份钱,我也能收到点申购费分佣,利人利己。

    未来的投顾组合,我多赚的分佣,就是荔枝们多掏的成本,损人利己,这事我不干。

    已经跟投的蛋卷组合里的基金,现在要怎么处理?

    现在组合不能继续跟投,但可以调仓和赎回。

    所以今后每月19日,我无法继续发车,但还是会善始善终,在未来合适时机,发车提示大家赎回。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组合中占比最高的中概互联ETF联接,目前累计浮亏25%。

    我的观点依然没变,坚定看好中概股,现在是坚定持有和加码定投的好时机!

    待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日,我会发车提示赎回!

    此外,占比较高的基金还有鹏华中证500、广发纳斯达克100、易方达军工指数、长盛券商指数,这些基金都是我比较看好的,都可以继续持有。

    其中,随着资源股的回落,未来一年,中证500指数走势大概率不会像今年这么好,但作为全市场宽基指数,走势也不会太差。

    军工股是我这两年一直重点安利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券商股同样处于低估值状态,现在定投风险较低。

    未来如果还想继续跟着力哥定投,就选场内的“力哥七步定投懒人组合”。

    名义上是“组合”,实际上无法做到一键跟投,需根据视频教程,自己手动设立5个定投条件单。

    上手可能有点小复杂,但一旦学会,就会非常简单非常爽,自动操作市值恒定定投+网格收割策略,加厚长期投资收益,而且费率超低,非常适合“懒人”!

    更重要的是,没有一键跟投的组合,每一步都是自己操作,力哥只是个工具人,仅仅提供投资工具的操作知识,投什么、怎么投,都是用户自己决定的,不存在违规下架风险。

    总之,大势如此,我能做的,就是问心无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