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节迈多士,斯文传古风”。6月21日,由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并主办的“斯文传古风——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呈现了邓拓捐赠的艺术精品70余件(套)。
1964年,邓拓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诗句,将个人珍藏的140余件(套)古代绘画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些作品上自宋元,下至晚清。2012年,时值邓拓百年诞辰之际,作品经中国美术馆全面修复后,专门举办了“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在纪念并表彰其高风峻节的同时,也将他的精神理念传播推广。此后,依托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展览系列,其中的精品又十余次亮相于各种展览,让更多的观众得以欣赏这批艺术珍品,共享文化盛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邓拓的收藏集中体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历史性。作品横跨近1000年,基本囊括了中国画史中的重要流派和画家。二是文化性。从文人士夫画的倡导者苏东坡到“元四家”“吴门画派”“扬州画派”等群体的多样流变,构成了一条文人画主脉。自邓拓捐赠以来,中国美术馆使这批古代绘画珍品发挥出巨大的文化价值。
今年是邓拓诞辰110周年,中国美术馆深入挖掘了这批捐赠作品中的“竹石”意象,分“潇潇竹、磊磊石”“移生动质寓兴意”“澄怀观道寄畅游”三大板块,展现中国传统花鸟画和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内在精神。并首次展出了由邓拓家属提供的珍贵照片、文献、书籍等,彰显了邓拓的雅趣风骨。此外,展览还以影像的方式再现了多年来中国美术馆针对这批捐赠作品所做的保存、研究、宣传等工作。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五层19、21号展厅,将持续至7月14日(周一闭馆)。
前言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人民艺术新天地,展望方来万里途。”
邓拓先生曾以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其对于中国艺术珍品和文化精神的保护、传承、弘扬与期许。1964年,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他将个人收藏的140余件(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全部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珍藏,使这些艺术珍品成为泽被后世的公共文化财富。
邓拓先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不仅为党的宣传思想和文艺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始终保持着优秀的传统文士风骨:既有儒家仁人志士追求真理的忠贞情怀,也有高迈独立的人文自觉。尤其作为历史学家和诗人,他将深沉的历史反思与敏锐的艺术感悟融为一体,在工作之余注重研究和收藏积累古代书画,寄托文人精神情怀。
早在战争年代,邓拓先生便留心收集保护历史文物。1959年,他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开始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物和中国古代书画,再加之此一时期古代书画零落散佚、流失严重,结合自身的文艺素养,古代书画成为其晚年最为重要的收藏对象。他的这批收藏集中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历史性。上迄两宋,下至晚清,基本囊括了画史中的重要流派和画家,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格谱系与历史序列;而这正是其作为历史学家意欲完成“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初衷。二是文化性。从文人士夫画的倡导者苏东坡到“元四家”“吴门画派”“扬州画派”等文人群体的多样流变,构成了一条以文人画为主脉的线索;而且,在赏鉴中尤其注重人品与画格相印证、题材内容与文化寓意相联。概括而言,邓拓先生的鉴藏是典型的文人学者型,藏、鉴、赏三者并举。其一方面凭借深厚的文史积淀和书法功力,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另一方面也对风格特点、笔墨语言甚至纸绢材料进行比对分析;此外,他还与当时著名画家吴作人、黄胄、周怀民,鉴定家谢稚柳、杨仁恺等切磋交流,在“鉴古”的同时也“论今”,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多有关注。
自邓拓先生捐赠以来,这批古代绘画珍品便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宝藏,发挥着巨大的精神价值。2012年,在其百年诞辰之际,经过保护修复的捐赠作品全数展出,在纪念并表彰其高风峻节的同时,也将他的精神理念传播推广。此后,其中的精品力作又十余次露面于各种展览。邓拓先生及其收藏为中国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其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特遴选捐赠精品70余件套,以“斯文传古风”为题,以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展示人文精神与经典绘画的恒久魅力。此次展览分为“潇潇竹、磊磊石”“移生动质寓兴意”“澄怀观道寄畅游”三大板块,在深入挖掘古代绘画中的“竹石”意象与志气象征的同时,生动展现中国传统花鸟画和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内在精神。此外,还将首次展出由家属提供的珍贵照片、实物,彰显邓拓先生的雅趣风骨,动态展示中国美术馆多年来在这批捐赠作品方面所做的保存、研究、宣传等工作,构建无私捐赠与国家收藏之间于文脉赓续中的交流互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清节迈多士,斯文传古风。”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懿德亮节,令人景仰。
谨以此展再次向邓拓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向家属表达衷心的感谢!
作品欣赏
(请横屏观看)
潇湘竹石图
苏轼 中国画
28×106cm 宋 中国美术馆藏
石畔琅玕图
郑燮 中国画
101.5×64.5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竹石图
倪元璐 中国画
166×47.5cm 明(1632年)中国美术馆藏
云龙图
陈容 中国画
112.5×48.5cm 南宋 中国美术馆藏
墨龙图
周璕 中国画
194×109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牡丹白鹇图
吕纪 中国画
184×99.8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请横屏观看)
萱草葵花图
沈周 中国画
21.5×115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请横屏观看)
抚宋人设色水仙图卷
王榖祥 中国画
30.2×186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秋窗竹韵图
朱耷 中国画
159×64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红白芍药图
华嵒 中国画
93.5×97.5cm 清(1731年)中国美术馆藏
双色梅花图
金农 中国画
129.5×56cm 清(1760年)中国美术馆藏
兰竹图
郑燮 中国画
133×72.5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岳阳楼图
佚名 中国画
194×88cm 宋 中国美术馆藏
叠嶂飞泉图
文徵明 中国画
140×31.5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湖山一览图
唐寅 中国画
140×56.3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采芝图
仇英 中国画
119.5×66cm 明 中国美术馆藏
山壑桥亭图
龚贤 中国画
92.5×47.5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仿黄公望山水
王原祁 中国画
126.5×60.5cm 清(1695年)中国美术馆藏
山水(册页十二开)
石涛 中国画
19.7×23.8cm 清(1702年)中国美术馆藏
江干访友图
石涛 中国画
135×54cm 清 中国美术馆藏
苏东坡像
吴为山 雕塑
73×30×25cm 2017年 中国美术馆藏
竹
文楼 雕塑
67×116×60.5cm 199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