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文化

    2024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年会暨大汶口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4-12-16 10:37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不仅为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在家文化传承研究领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12 月 15 日上午,2024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年会暨首次大汶口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举办。此次会议是首届大汶口文化周的开篇,汇聚了众多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共同围绕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与家文化传承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1-1.jpg


    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董传元总结了2024年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成就,对今后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他说,2024年即将过去,泰山国际品牌研究院、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将2024年作为大汶口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年,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尤其是大汶口文化标志城的策划推进,“远古老家大汶口”品牌策划推进,“保君烙画”品牌策划推进,大汶口文化非遗产业园策划推进,大汶口文化文献馆、大汶口文化家文化馆、大汶口文化古国文化馆的策划筹建,首届大汶口文化周的策划开展,对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2025年,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团队将继续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中华文明探源、文化强国以及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会上宣读表彰决定,对在大汶口文化研究与传承工作中表现杰出代表予以颁奖,肯定了他们为推动大汶口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2-1.jpg


    随后,学术报告环节有序展开。家庭教育专家、《家庭周报》副社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王好凤率先登台,发表《新时代的文化寻根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未来》的主题演讲,深入剖析新时代文化寻根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会议奠定了文化溯源与展望未来的基调。


    8-1.jpg


    紧接着,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系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家谱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谭景玉带来《徂徕石氏与北宋时期新宗族制度的创建》报告,通过对特定家族与历史时期宗族制度的研究,揭示了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脉络,其专业且深入的讲解引发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思考。


    3-1.jpg


    徂徕山大汶河历史文化研究学会李宗保的《中华老家大汶口》报告,则聚焦大汶口本土文化,阐述了大汶口作为中华老家的深厚底蕴与独特文化标识,进一步强化了大汶口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知。


    4-1.jpg


    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春分享了《依托家长空间优化教育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借助家庭与学校互动空间,传承与弘扬大汶口家文化,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路。


    5-1.jpg


    泰安市政协文化文史特邀研究员赵成东的《寻根中华家文化:溯源、脉络与传承 》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华家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传承路径,使与会者对家文化有了更为全面且清晰的认识。


    6-1.jpg


    最后,大汶口文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广华以《筹建大汶口文化馆群简述》为题,介绍了文化馆群的筹建规划与愿景,展现出对大汶口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展望。


    7-1.jpg


    会上,泰山文化研究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研究员周郢提交了《泰安谱牒与泰山文化》的书面发言;泰山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张鹏提交了《孙家鼐的家风及其深远影响》的书面发言;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专家刘焕新提交了《中华家文化以及氏族、家族文化探讨》的书面发言;新泰市作协主席、《新泰文史》主编阿滢提交了《新泰家文化研究综述》的书面发言;山东肥城实验中学历史教师聂晓玲提交了《家文化的演变及意义》的书面发言。


    5-2.jpg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不仅为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在家文化传承研究领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大汶口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入研究、传承与创新发展,对凝聚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让各界对大汶口文化后续的传承与发展充满期待。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