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家中突发子痫,怎么办?
2024-10-18 17:05 家庭周报核心提示:
子痫是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分娩后,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失去知觉,晕倒在地,呼叫没有回应,双眼上视,上下牙咬紧,四肢抽搐,腰背反折,肌肉僵硬,每次发作时间短,随后可能再次发作,甚至一直昏迷不醒。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为子痫前期—子痫最严重的阶段,是产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子痫发作时可有不断加重的严重表现,发作前血压可持续性升高,也可发生于无血压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典型发作时表现为抽搐、面部青紫、口吐白沫、呼叫没有回应,随之深部肌肉僵硬,很快发展为典型的全身抽动,持续约1-1.5分钟,期间呼吸停止,随后抽搐停止,呼吸逐渐恢复,但患者仍昏迷,最后意识恢复,但易情绪激动、心情烦躁。通常产前子痫偏多,产后48小时约占25%。子痫抽搐发展迅速,是造成母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处理
子痫发作时家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打完120且未到时家人应保持冷静,迅速进行家庭急救,应首先让孕妇或产妇去枕平卧,立即用手帕或小毛巾包裹金属筷子或长匙柄,放在孕妇或产妇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避免暴力防置;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窒息;收起孕妇或产妇身上及床边的尖锐物品(如首饰、眼镜等等);关掉所有发光、发声的物品,保持周围环境绝对安静,减少声光对孕妇或产妇的刺激;并且一直陪在孕妇或产妇床边,防止摔伤撞伤骨折,等待120到来。
120到达现场,立即予以侧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若血压高,可予拉贝洛尔20mg控制血压,并且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留置尿管监测尿量。避免声光刺激,注意预防坠地外伤、舌咬伤。子痫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未解除妊娠时应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抽搐控制后应尽快终止妊娠,妊娠解除后有助于控制病情。
中医急救技术
指针按揉
【选用穴位】水沟、内关、阳陵泉、合谷、太冲
【穴位定位】
水沟:属督脉,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即是阳陵泉。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拇、示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合谷。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以手指沿拇趾、次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一直到拇趾、次趾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即是太冲穴。
操作步骤
选择对应穴位区域,拇指指腹端按压或弯曲拇指或食指、以指节顶按,作环形平揉,揉动时手指的尖端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穴位为中心,作一小圆形转动,按压操作时,以指腹端力往下渗透为有效,不要使手指与皮肤产生摩擦。手指每揉一圈为1次,每穴按30-60遍,中等强度或强刺激。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易星星)